|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0 06: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3-20 06:47 编辑
蔡润田的博客
“沈宋体”与律诗演变定型述略(初稿)
(2013-09-15 22:26:10)一、对构成律诗的基本声律模式——粘对规则的重视和运用。
“作为近体诗成熟定型关键的‘粘’即‘拈二’规则可能就就是由沈宋明确提出的”(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253)五言律诗的第二字是律式构成的关键,“拈二”就是每句的第二字要符合粘对规则,(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拈二”是对“换头”(句首“头两字”或“第二字”),即对粘对律的细化。依照元竞的阐释看,不妨说,“换头”意味着句与联之间都须换前两字或第二字。即:就一联之内说,出、对句之间首二字或第二字换声(对),就两联之间说,联头即两联出句首二字或第二字也要换声(粘)。所以,元兢的换头法,实质是粘和对的规则,给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用声规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其中的第二字至关重要(有时第一字可同为平声),所以“拈二”“换头”是构成律诗的重要法则。
------本人没注意过这一博文,故认为“换联头”是三羊的发明。当时本人就问过三羊,但三羊回答是“是本人发明又如何呢?”故作为三羊专利发文批驳。就此改正为“蔡润田”的发明。但此问题的发生是因三羊引用别人观点不加注解所致哦。如果引用别人观点加以注解,就不会产生此等误会,请三羊先生以后注意版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