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41|回复: 80

再谈关于押韵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1 0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谈关于押韵

    隋代统一全国,八个六朝的音韵学家在陆法言家讨论编一部适应全国各种方言的韵书,这就是后来的切韵。切韵多达193部,比永明体用的江东韵多出近一倍。随后通过唐韵的增补达204韵,宋代更增广至206韵。然而这只是一本书面发音的字典,诗人写诗还是继续用永明体韵,即相当于后來人们说的平水韵。
    为什么切韵系统的206韵一直推不开,人们习惯上仍押永明体韵呢?因为唐代离六朝并不远,永明体韵更接近人们的语音实际。再后来,用平水韵对于汉语语音的发展又产生了新的不适应,不少韵部又变成了新的书面语音。因为通过唐宋600年的全国语音大融合,实际的语音再次更加趋于合并。宋词的用韵就是以宋代的实际语音为基准的,只有50部(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14X3=45十5)。四声共50部,比平水韵又少一半。只相当于今天没有入声的《新十四韵》(14X3声=45)。明朝的《洪武正韵》四声也只有七十韵,比平水韵也少四分之一。
    人们的语音互相赿融合就越减少差别,形成的部数也就越少,这是语音发展的趋势。因此诗的押韵从平水韵的106部趋于押词韵、押新韵就是必然的。

43

主题

1413

帖子

90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934
贡献
2281
金钱
3452
发表于 2018-4-21 09:1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放棹江湖 于 2018-4-21 09:17 编辑

沙发,《平水韵》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诗韵新编》应运而生,押韵从宽,正音从严,保留入声。

写诗用韵不能受普通话影响,更不能用什么新十四韵,须要正确使用《平水韵》或者《诗韵新编》。


问好金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09: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8-4-21 11:03 编辑

诗的灵魂是押韵,不押韵不成为诗。只是近体诗在格律上多了一个平仄声调要求。这个声调要求可以是书面的,作者不必用自己的语音去适应它。然而押韵音则不同,它必须是作者自己读来是押韵的,如果押韵音也是书面的,即有些人的依翻书押韵为满足,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这违背了诗的基本原理。因此,我认为:只要在书面上做到平仄不变,押韵则可自己选择平水韵、词韵、今天的普通话声都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0

帖子

1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8
贡献
370
金钱
608
发表于 2018-4-21 09:5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古韵之间通过变通,在规定的范围内所谓可宽押、混押,但并不是金版所理解的平仄从严,押韵从宽,因为古韵平仄始终、原本是一至的,没有变化。新十四韵则不同,其平仄与古韵不一至,所以新、古韵之间断然不能交叉混押的。

点评

先生说的同我一致。新旧韵因平仄声调不同,两者在同首诗中不能混用。平仄声调不是押韵而是用声,因此只能叫不能混用其声,而不是“不准混押”其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0: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邂逅 发表于 2018-4-21 09:57
凡古韵之间通过变通,在规定的范围内所谓可宽押、混押,但并不是金版所理解的平仄从严,押韵从宽,因为古韵 ...

先生说的同我一致。新旧韵因平仄声调不同,两者在同首诗中不能混用。平仄声调不是押韵而是用声,因此只能叫不能混用其声,而不是“不准混押”其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0:39: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既想染指近体诗这个诗体,就要遵守规则,近体诗对于韵的要求比平仄更严,今天流传下来的唐代科举试贴诗资料,讨论出韵的比讨论平仄不合的要多,比如“该死十三元”的故事,就是因错押了韵而落第,而二四大拗,孤平之类今天看似很严重的出律,却没有相关科举资料记载。
       金先生满部网络诗文集全是七言八句形式,显然是想写七律而未成者,前两天发的贴子,举群众歌曲与词来谈宽押,混押,乱弹琴,不写七律,谁管你怎么押?

点评

比如“该死十三元”的故事,就是因错押了韵而落第,而二四大拗,孤平之类今天看似很严重的出律,却没有相关科举资料记载。 ------------- 北山在这里闹大笑话了!因十三元错押而落第,那是嘲笑清王朝统治者,并非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0: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4-21 10:39
既想染指近体诗这个诗体,就要遵守规则,近体诗对于韵的要求比平仄更严,今天流传下来的唐代科举试贴诗资料 ...

比如“该死十三元”的故事,就是因错押了韵而落第,而二四大拗,孤平之类今天看似很严重的出律,却没有相关科举资料记载。
-------------
北山在这里闹大笑话了!因十三元错押而落第,那是嘲笑清王朝统治者,并非是落第者的错!二四大拗是近体诗乃至永明体古已有之,并且只能用于上句,你见过有下句二四大拗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1 11: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4-21 09:34
诗的灵混是押韵,不押韵不成为诗。只是近体诗在格律上多了一个平仄声调要求。这个声调要求可以是书面的,作 ...

赞成金版,老而不保守

点评

从观点上来说,我并不赞成老金,从包容的角度来说,老金的一些观点是可以理解和包容的,五四以后,思想开放,即便是作近体也允许以新声替代古韵,从朱、毛、陈等一些诗作上便可管窥其思潮的影响,老金是那个时代过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1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4-21 11:01
赞成金版,老而不保守

从观点上来说,我并不赞成老金,从包容的角度来说,老金的一些观点是可以理解和包容的,五四以后,思想开放,即便是作近体也允许以新声替代古韵,从朱、毛、陈等一些诗作上便可管窥其思潮的影响,老金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首先应多加理解和包容

开革开放后,近体复兴,中诗学会提出双轨并行,诗韵依平水和普通话语音为基础,这也不能说是中诗学会的错

五四至开革开放后的近体复兴,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古韵、诗韵新编、方言韵、普通话韵各行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的网络时代又是另一番情况,如无标准便有可能造成相互之间难以交流的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6: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4-21 16:1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4-21 10:50
比如“该死十三元”的故事,就是因错押了韵而落第,而二四大拗,孤平之类今天看似很严重的出律,却没有相关科举资料记载。
-------------
北山在这里闹大笑话了!因十三元错押而落第,那是嘲笑清王朝统治者,并非是落第者的错!二四大拗是近体诗乃至永明体古已有之,并且只能用于上句,你见过有下句二四大拗的吗?

《亚父碎玉斗》何儒亮 【省试帖】
嬴女昔解网,楚王有遗躅。破关既定秦,碎首闻献玉。
贞姿应刃散,清响因风续。匪徇切泥功,将明怀璧辱。
莫量汉祖德,空受项君勖。事去见前心,千秋渭水绿。

平去仄仄上?仄平仄平入?仄平仄仄平?仄上平仄入?
平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入?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仄?平去仄平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入。
================================

第一联:上句【大拗】,下句【特拗】;
第二联:上句【孤平】,下句【大拗】




点评

如果这种诗也是近体,那就不存在近体诗了  发表于 2018-4-21 16:41
三羊先搞清楚这首是不是近体,最好别以自己的划分标准去划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6: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1 16: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6:13
《亚父碎玉斗》何儒亮 【省试帖】
嬴女昔解网,楚王有遗躅。破关既定秦,碎首闻献玉。
贞姿应刃散,清响因 ...

三羊先搞清楚这首是不是近体,最好别以自己的划分标准去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1 16: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6:13
《亚父碎玉斗》何儒亮 【省试帖】
嬴女昔解网,楚王有遗躅。破关既定秦,碎首闻献玉。
贞姿应刃散,清响因 ...

12句有5句平仄违律,有三个奇句没收平声,12句共计8句犯规,有这样的近体诗?除非都是你三羊写的。再说对仗句第二联也能平仄不管?既定秦能与闻献玉对仗?还有近体的关键是相粘,45句便没有相粘。算算看有多少地方不合格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8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9
贡献
22228
金钱
2916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4-21 16: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有一点最不听人劝,那就是概念混淆,四声是一个概念,平仄是另一个概念,可他却要坚持把平仄和四声两种概念一起用在句子检测中,叫人看了莫名其妙,又哭笑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7: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4-21 16:34
三羊先搞清楚这首是不是近体,最好别以自己的划分标准去划分

是不是近体诗,由科举的试律诗作证!

点评

科举的试律诗就叫近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7: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4-21 19:27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4-21 16:54
12句有5句平仄违律,有三个奇句没收平声,12句共计8句犯规,有这样的近体诗?除非都是你三羊写的。再说 ...

粘与不粘,并非唐朝近体诗的关键!

点评

最关键,你偏说不关键,无可奈何  发表于 2018-4-21 2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7: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4-21 16:58
三羊有一点最不听人劝,那就是概念混淆,四声是一个概念,平仄是另一个概念,可他却要坚持把平仄和四声两种 ...

这是你人云亦云的不懂!

点评

自己不懂概念的划分还强辩,做学问如此,不如去玩  发表于 2018-4-21 22: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1 17: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7:20
是不是近体诗,由科举的试律诗作证!

科举的试律诗就叫近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8: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4-21 17:42
科举的试律诗就叫近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清朝人叫试律诗或试帖诗,唐宋人叫省试帖。试律诗,是唯一被官方认定的唐朝格律诗。

点评

没问你历史上对试帖诗的不同叫法,问的是‘科举的试律诗就叫近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不好意思,如果连近体和古风都不分的话,很容易陷入鸡同鸭讲的,撒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8:48
近体诗限于押平声韵。所谓下句,指押平声韵的下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8: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4-21 18:31 编辑
刚刚 发表于 2018-4-21 16:58
三羊有一点最不听人劝,那就是概念混淆,四声是一个概念,平仄是另一个概念,可他却要坚持把平仄和四声两种 ...

别说是唐朝,就是宋朝,律句的讲究:依然是四声律,而不是平仄律。

三羊有证据:
北宋司马光奏折就说过:“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 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之士”。

点评

你已无可挽救了,你自己玩吧  发表于 2018-4-21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8: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8:23
清朝人叫试律诗或试帖诗,唐宋人叫省试帖。试律诗,是唯一被官方认定的唐朝格律诗。 ...

近体诗限于押平声韵。所谓下句,指押平声韵的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8: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4-21 18:36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4-21 18:31
近体诗限于押平声韵。所谓下句,指押平声韵的下句。

唐朝宋代,没有【近体诗限于押平声韵】的说法!
【近体诗限于押平声韵】的歪理,不知出自那个高人的歪解!

点评

不需要有谁说,唐近体诗就只押平声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1 18: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8:23
清朝人叫试律诗或试帖诗,唐宋人叫省试帖。试律诗,是唯一被官方认定的唐朝格律诗。 ...

没问你历史上对试帖诗的不同叫法,问的是‘科举的试律诗就叫近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不好意思,如果连近体和古风都不分的话,很容易陷入鸡同鸭讲的,撒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8:34
唐朝宋代,没有【近体诗限于押平声韵】的说法!
【近体诗限于押平声韵】的歪理,不知出自那个高人的歪解! ...

不需要有谁说,唐近体诗就只押平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9: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4-21 18:53
不需要有谁说,唐近体诗就只押平声韵。

科举的近体诗,为何有【仄韵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9: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4-21 18:48
没问你历史上对试帖诗的不同叫法,问的是‘科举的试律诗就叫近体,怎么得出来的结论’

不好意思,如果 ...

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上者,进士试杂文两首,识文律者,然后并令试策。”

有皇帝的诏令,杂文杂文两首,也即【一诗一赋】。诗,是格律诗;赋,是格律赋。唐朝科举的格律诗,难道不是【律诗】吗?

点评

我问的是近体,不是凡讲声律的都能称之为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1 19: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9:33
永隆二年(681)八月朝廷颁布《条流明经进士诏》云:“自今已后,考功试人,明经每经帖试,录十帖得六已 ...

我问的是近体,不是凡讲声律的都能称之为近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9: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4-21 19:39
我问的是近体,不是凡讲声律的都能称之为近体

你问的难道不是唐朝有别于永明体的格律诗吗?

点评

你既然还知道唐朝有诗体区别于永明体,你就应该知道不是所有的唐诗都能叫格律诗,更不能全都称之为近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4-21 19: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4-21 16:34
三羊先搞清楚这首是不是近体,最好别以自己的划分标准去划分

三羊的说法,是有唐宋证据的!
你的说法,就是捕风捉影的臆测

点评

得,自己慢慢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4-21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4-21 1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4-21 19:42
你问的难道不是唐朝有别于永明体的格律诗吗?

你既然还知道唐朝有诗体区别于永明体,你就应该知道不是所有的唐诗都能叫格律诗,更不能全都称之为近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 03: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