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6-22
威望2573
金钱11911
贡献8110
金牌会员
 
威望- 2573 点
贡献- 8110 次
金钱- 11911 枚

|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20-6-29 00:51 编辑
诗是带有韵律文章。文章的一切属性诗都应该具备。
诗是一种文体。文体是什么?文体好比是杯子,可以装白开水、装咖啡、装茶、装饮料、装药。
究竟是水好还是茶好?是饮料好还是咖啡好?没有可比性,各取所需。
文章都有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说。诗歌为什么不让有?
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说。他们之间有好坏之分吗?完全是根据需求去写。既然文章体裁没有好坏之分,那诗歌为什么就必须要有?
所以诗歌必须要具有文学性、必须要用情。此种谬论不值一驳。
但是韵律却是诗歌的核心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诗歌从古风到永明到近体是一种韵律上的进步。有人贬损格律,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诗坛深陷于李杜的风月体之中不可自拔,什么样的诗都要以李杜的诗文作范文来衡量好坏。诗坛长期被他们的颓靡之风所侵蚀究竟要到何时?
直至宋朝,王安石抨击李白的诗是”除了女人就是酒“,揭其毒害,打响了摈弃李白的第一枪。此后理学诗、禅诗、论理诗在宋元明清大为盛行。诗坛前辈用实际行动对李杜的颓靡之音进行了宣战。尤其是我大清圣皇乾隆帝更是亲力亲为,御题了四万余首以议论诗、哲理诗为主的诗作,为中华诗坛风气的扭转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乾隆帝还重令诗词入科考,对中华诗歌之发展居功至伟,可称千古一帝,无愧于诗圣圣皇之称号。
诸君,宋元明清的先圣先贤们对李杜的诗风之颓明察秋毫,并已经用实际行动吹响了摒弃李杜颓风的号角。我辈不仅不去响应,反而极力为李杜吹捧与辩护,试问难道我们今人的觉悟还不如古人了吗?
因此,诗坛后学更应承继王安石、乾隆帝等先圣先贤之遗愿,誓与李杜之颓风决裂。责在我辈,功在千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