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精华45
注册时间2016-9-25
威望2110
金钱13739
贡献9215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威望- 2110 点
贡献- 9215 次
金钱- 13739 枚
 
|
发表于 2021-1-27 14: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有不同于散文的要求:首先它的构思思路不同于散文,鉴于内容的需要,表达方式亦与散文有别。
但是,有例外亦属正常:有的散文近乎诗;有的诗近乎散文。所以界于之间的属于正常。比如老陈头《登幽州台》,说是散文亦近乎、诗亦近乎。他突然灵感来了,就那么写了。大家(文学史)说,南朝把诗弄丢了,没有诗人,如今怎么是好呢?于是继承魏晋风骨,各种体裁杂陈,好诗一首接一首,诗人一个接一个。后人于是说,唐诗登了新高峰,说有没有老陈呼吁的功劳?欧阳修之《醉翁亭》一口气用“也”,有诗范儿。“醉翁之意不在酒”,天下名句。但它还是散文。
诗自上古歌来,那押韵是必须的,不然没法唱。外国诗翻译过来不押韵,不等于外语不顺口:就那个马赛曲《国际歌》,就是诗。中国语言最利于韵,民间早有十三韵辙。胡适徐志摩搞新体也押韵,那个艾青一定要翘腿蹩韵,就由他去,有人仿效,亦有他去,看后人怎么判定吧。我们说了不全算。
我本人的观点早说了。不再重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