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客

如何把诗句写通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忽视了,诗词创作应该是思路导向型,而非格律导向型创作。写诗词,符合格律固然重要,但是把句子写通,保证创作思路贯通,更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我们的创作不应该为了符合格律,而把其他方面都牺牲掉,这样会导致各种句子不通的毛病。在我看来,写诗不通的问题,比偶尔不合格律的问题还要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格律好改,但是不通之句难改,尤其养成积习后,那是越发难改的。故而希望大家以后创作诗词,要以思路型导向为主,兼顾格律,同时一定要注意思路贯通,意脉的连贯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关于今人出现的诗句不通的六种问题,前两种属于格律导向型创作所导致的典型问题,后四种属于创作思路不明晰导致的问题。但这两大类问题又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诗句不通的六种常见表现。

这里先声明一下。我这里举例,会列举到一些现代人乃至学员的句子。但我会把名字隐去,只针对句子进行分析。我这里并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主要是为了讲解时便于分析,便于掌握。如果有不当之处,我先在这里致歉。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现代人写诗,导致诗句不通的六种常见表现:

(一)生造词
    写诗词使用生造词,是初学者经常犯的毛病。我带过二十多期诗词基础班的学员,基本每一期都会有学员写诗使用生造词的现象。“生造词”,往往是写作者临时造的词,不合汉语要求,会很生硬。诗词的创作,对于词语的使用,要求是非常严谨的。尽量要有依据,要么从前人的典籍中来,要么从生活中来,绝对不能为了符合平仄,自己造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学者写诗经常会出现为了符合平仄,而自己造词的现象。把生造词写进诗里,经常会造成诗句不通的现象。这其实是水平不足,不能兼顾表达与意思,硬凑的情况。我随便举两首古人的五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这两首诗,每一句里的词语,红豆、南国、采撷、此物、相思,天下、伤心、劳劳、送客、春风、不遣、柳条等等,都是前人的书中或者生活中见过的词语,没有一个是作者自己生造的。今人写诗凡是有生造语、生造词,往往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问题是,很多人写完句子之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词语是生造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在网上或者搜韵输入这个词,看能不能查到这个词,有没有这个词语的解释,以及前人有没有用过这个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几个例子:
1.十载寒窗似铁窗,正值勺蔻好时光。(《高考有感》)
这里的“勺蔻”一词,我没有查到,不知何意。可能有人会觉得是指豆蔻年华,但是用“勺蔻”一词,是没有依据的,属于生造词,故而第二句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2.石岩云殿梵山峋,层岭恒屏绿为邻。(《鸡足山寺》)
这里的“恒屏”一词,我也没有查到。大概是说鸡足山寺位于鸡足山上,有层层山岭作为屏障。但不知道为何用“恒屏”一词,莫非是说层层山岭像永恒的屏障?然而,“永恒的屏障”并不能缩写为“恒屏”一词,压根没有“恒屏”的说法。因此,第二句是属于不通之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3.寒,孤夜偏居望雪颜。青灯下,林叟枕衾眠。(《十六字令》)
这里的“雪颜”,我乍一看不知道什么意思。就问作者,回答是“白色的雪”。这种其实是属于生造了。古诗词中有“冰雪颜”一词,要么是指女子的美貌,像“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要么是指高人逸士的风貌,像“青天荡荡海月出,照见先生冰雪颜”,从来就没有“白色的雪”这样一种意思。这是根据自己的臆想,生造出来的词,不合汉语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词里,形容雪色,可以用“皓”,比如“庭户皓已盈”;可以用“皑皑”,比如“皑如山上雪”;可以用“积素”,比如“积素广庭闲”。而关于雪的替代词,可以用“琼花(琼英)”、“玉屑”、“玉蝶”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第二句“孤夜偏居望雪颜”,孤夜、偏居、雪颜,语感都很不好。那么,怎么把这一句改好呢?我觉得写雪色,不太好写,可以换一换思路,写雪多,“雪漫漫”、“雪满山”等等。可以试着把“孤夜”改为“永夜”;“偏居”改为“幽栖”;“望雪颜”改为“雪满山”,这一句就改为这样:永夜幽栖雪满山。全词就写成:
寒,永夜幽栖雪满山。青灯下,林叟枕衾眠。(《十六字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缩写不当。
因为近体的律诗绝句,要么每句五个字,要么每句七个字。有的人写诗为了压缩字数,经常会想当然的缩写,从而导致句子不通。这种也是很常见的弊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有一个人写诗,有一句叫:“黄鹂邀眉探春色。”这里的“邀眉”,我是怎么也看不懂。就问作者是何意,结果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这一句的意思是:黄鹂邀请画眉鸟一起探寻春色。——他把“邀请画眉鸟”,缩写为“邀眉”,这肯定是不通的。画眉鸟,怎么可以简称为“眉”呢?邀请画眉鸟,简成“邀眉”,这不是闹笑话吗?这种想当然的缩写,是很有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如还有一位朋友,写过两句诗:“夏日炎炎何纳凉,云山隐隐紫薇旁。”其实,她这里的第一句,我倒能看明白,大概是说:夏日炎炎,该向何处纳凉呢?但是“何处纳凉”,缩写为“何纳凉”,这是不合语言表达要求的。此外,这里的“何纳凉”,也有歧义。因为“何”有“何处”之意,还有“如何”之意,“何纳凉”也容易让人理解成“如何纳凉”。因此,这种表达也不严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关于连绵词的用法问题。连绵词是双音节语素的一种。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一般在近体诗对仗句里,连绵词要对连绵词,比如陈与义的“前冈春泱漭,后岭雪槎牙”,泱漭对槎牙,二者都是连绵词;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对空濛,二者都是连绵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提到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因此,连绵词不可随意拆开只用一个字。举个例子,我们表达情感不顺、孤寂的时候,可以用“情怀落寞”。这个落寞,是个连绵词,结果有人写诗,这样来写:“孤灯照客情怀寞”。这样可以吗?当然不行,落寞是一个连绵词,你把它拆开,为了凑成七个字,只用一个字“寞”字。这叫生造,不尊重汉语规范,想当然去缩写,就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在初学者中是屡见不鲜的毛病。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1.日照波光潋,风拂柳色新。(《春湖晚步》)
上句想写太阳照在水面,波光潋滟的情景。但“潋滟”是一个连绵词,作者硬把它拆开,为了凑成五字句,只用一个“潋”字,这样是不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2.石岩云殿梵山峋,层岭恒屏绿为邻。(《鸡足山寺》)
这个例子,其实前面提到了,第二句的“恒屏”是生造词。但第一句也有问题,“梵山峋”,梵山是有佛寺之山,这里指鸡足山。她想写鸡足山嶙峋巍峨,突兀高耸的样子。但是“嶙峋”一词是连绵词,不能拆开只用一个“峋”字。因此,“梵山峋”,其实也是不通的表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交代不明。
   因为诗词的语言讲求凝练性,再加上初学者有时想表达比较复杂的内容,而又囿于五字、七字的限制,会出现过度压缩,而导致交代不明的情况。我在批改学员作品时,经常会有一些句子看不懂,等到我问学员这句诗的意思时,他能解释得非常丰富,似乎这一句诗表达了很丰富的内涵。实则,这种“丰富的内涵”只存在于你的解释中,并没有表现在你的诗里。就是说,你的诗句并没有表达出你想表达的内容,反而由于这种表达过于想当然,而往往写得不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两个例子:
1.借榻竹楼近翠篁,清幽静谧垂丝凉。(《竹林野趣》)
第二句的“垂丝”一词,我一直没有看懂。后来,就问作者“垂丝”是指什么。她说是指“雨丝”。下雨之时,细雨悬垂如丝,用“垂丝”形容细雨,倒不是不妥。但是,你在题目既没提到“雨”,前面的内容也没点到“雨”,直接就说“垂丝”,读者可看不出来是写雨。即便读者能猜出来是写雨,但在表达上,仍属于交代不明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曾有一首五律《雨》:
冥冥甲子雨,已度立春时。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
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这里的第六句“风引更如丝”,也是以“丝”形容雨。然而,他的诗题就是“雨”,首句也点到“甲子雨”,你便知道这是写雨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末句说“沾襟比散丝”,以“散丝”指雨丝。但他在题目交代了“暮雨”,首句也说“楚江微雨里”,有这样的交代,你就知道这里的“散丝”是指细雨。倘若没有这样的交代,这样写便是不妥的。因此,我们写诗一定要把一首诗看成一个整体,要俯仰上下,兼顾前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2.细雨烟波岛色新,龙潭浮翠绝空尘。荷悦耳,柳藏身。悠悠一棹伴闲人。(《渔歌子》)
像这里的“荷悦耳”三字就有问题。第一句提到了“烟雨”,这里提到了“荷”,因此他想表达的其实是细雨打在荷叶上,这种声音听着很悦耳。雨打荷叶之声悦耳,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单单一个“荷”字悦耳,这是有问题的。荷怎么会悦耳呢?这属于交代不明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看古人写雨打荷叶之声,都会交代清楚。像辛弃疾的“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是风吹着雨,打在荷叶上,发出零乱之声。他用了一个“战”字,特别精警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他用了一个“听”字,听的是什么声音?——雨打枯荷之声,这交代得清清楚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还有写诗取题目出现交代不明的情况。像有一个朋友写了一组七绝,题目叫《京西道中》,诗中写的是途中所见山峰、草木、烽火台、鸡鸣驿等风景。那我问,题目的“京西道中”,“京西”是指什么?因为百度上解释说,广义的京西是指国都西部地区,狭义的是特指门头沟区。但我感觉他这所写一路风景,并不像是“京西”一带的风景。结果他回答说,“京西道中”是指从北京开车前往山西,一路所见的风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19万

帖子

6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2297
贡献
197968
金钱
22096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5-16 21: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从北京前往山西,是绝不可以压缩成“京西”的,“京西”一词无此用法。如果从北京前往山西,可以压缩成“京西”;那么从北京前往湖南,是否可以压缩成“京南”呢?从北京到云南呢?也是“京南”?从北京到海南呢?还是“京南”?——这样岂不是乱了吗?那么,从北京前往山西,写一路所见,该如何取题呢?很简单,交代清楚即可,可以这样起——《自北京赴山西道中作》,这样一目了然,也不会有歧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8-16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