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9
注册时间2015-7-14
威望1100
金钱11640
贡献10187
金牌会员
 
威望- 1100 点
贡献- 10187 次
金钱- 11640 枚
 
|
发表于 2016-6-9 22: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曲用韵优劣说: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6-10 12:51 编辑
诗词曲用韵优劣说:
诗韵、词韵:诗韵不合理处:1用韵相对较窄。2不要说现在,就是在唐宋时,其音变已经很大了。从词韵中,可以反映这个问题:如十三元半入EN韵半入AN韵。所以,当我写诗时,多用词韵,除入声字和YU韵(旧读近似呦音,后被强迫读为Y韵,即今读“迂”音韵)字外,其用韵处,多与今音没有什么两样。特别是无论朗诵诗词还是写诗词,都不会产生在用韵上的别扭和矛盾。
曲韵:比较实际地反映了当时北京一带的语音。曲韵与词韵的区别:
1主要是入分三声(阳平,上声,去声),划入到各部去,并从中分出(IE、YE)韵(以Y代今读之迂韵)。
2.理论上,曲韵应是词韵除入声外的十四部再加一部(IE、YE韵)即可。但曲韵或许考虑到字数原因,将词韵第三部分为支思、齐微两部且可通押;将词韵第三部分为寒山、恒欢、先天三部且可通押;将词韵第十四部分为监咸、廉纤两部且可通押。故为十九部。
十三辙:用韵最宽的无疑属此。词韵除入声外,只有十四部,将词韵第六部与第十三部合流,词韵第七部与第十四部合流——即鼻音M被同化为N音。再将入声字派作三声,除(IE、YE韵)字独立出来作为一部,其它都划到各部去。故形成十三部韵字,称之为十三辙——多为戏曲歌词用韵。
今韵:若能继承曲韵的关系,则也好的,由于通押的关系,实为十五韵。再以古之M音已被同化为今之N音,则完全可以合流为十三辙押韵。然今韵之不合理处,与以往音韵比,少了YU韵字(旧时YU韵字,后来皆被强迫读为Y韵)。若能将旧时YU韵(今读Y韵)独立出来,让人们能够多少能予以选择,尚好。在写自由新诗时,毫无疑问地可将之与I韵字通押,而在写格律古诗词时,则也能与U韵字相押,这或许才是两全之法。
语音总是变化的,但也有相对的稳定。今音的不合理处是明显的,主要的是割裂了语音的变化规律。如YU韵的消失。旧韵可以传承长久的原因,是因为有诗词曲名作的流传——从而使得诗韵、词韵、曲韵都会跟着流传下去。若今韵不在押韵上予以改革,则只会越走越窄——说实在的,还不如用词韵或曲韵来的宽泛。更不用说是十三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