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汇江还是汇江 于 2020-9-29 22:01 编辑
《补天集》自序
当今中国,谁能穿越时空,去与先辈诗人和谐跳舞? 只有我。只有我有这个兴趣,并且有这个能力。 虽然中国曾经是一个诗的国度,但现在却是一个非诗的时代。中国的水面很大,水很深……中国是一个浩瀚的大海。现在,中国的海面上,各种波涛都风高浪急,汹涌澎湃,唯独没有诗的波涛。现在的中国依然运行在没有诗的轨道上…… 诗,表面上是诗,本质上却是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诗是人的认知深度,存在厚度,表现高度。 唐朝被后世人叫做大唐……这当然与其经济、科技、军事、外交实力有关,但仅这些实力,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字。唐朝的“大”,主要来源于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实力……唐朝的人文实力,主要表现或沉淀在诗上。 诗不是载道的文章,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人民的风度,时代的气质,国家的风貌。 现在的中国确实很丰富……但还不能说她什么都不缺。目前所以还称不起一个“大”字,除了时间尚短,恐怕就是因为缺乏诗……也不是缺乏诗,而是缺乏诗心、诗意。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诗心诗意的公民是呆板的,没有诗心诗意的时代是枯燥的,没有诗心诗意的国家是沉闷或肤浅的……生活不能没有诗,发展不能没有诗,未来不能没有诗。 人需要名字作为标识,时代需要名人作为标识,国家需要伟人作为标识。孔子、老子、屈原是春秋战国文化的标识;司马迁、曹操、陶渊明是汉晋文化的标识;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文化的标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是两宋文化的标识;施耐奄,罗贯中、曹雪芹是明清文化的标识……我们中华民族的标识是什么?当然是黄帝、秦始皇、毛泽东。 标识是大树,文化是基因,而诗又是文化的基因。如果文化是实力,那诗就是灵性。人与兽的差别,无非是灵性的有无与多少。 中国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生长诗。诗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是那样的郁郁葱葱,铺天盖地……中国曾经高居于世界之巅……到了明朝后期,中国开始落后,到了清朝后期,中国开始挨打,终至于国将不国……快被逼疯的中国人开始激烈反思……他们的结论是中国多负担,于是开始减负和卸载……因为是凭一时感觉,所以既扔掉了许多应该扔掉的东西,也扔掉了一些不应该扔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诗……说诗束缚人的思想和手脚。诗是艺术,诗是灵性,诗怎么可能束缚人的思想和手脚?在猿人和虎狼赛跑时,写诗当然不是当务之急……但当猿人已经上树之后呢?放弃诗,就是放弃“人”,而只剩下“猿”。没有“人”的“猿”,最终不过是虎狼的一道菜……因为“猿”没有放弃“人”,所以最终成了“人”。在“人”面前,虎狼反而变成了一道菜……猿是怎么变成人的?猿是因为不放弃诗而变成人的。 诗是明灯,诗是明灯之光,诗是光之华。 孙中山是诗人,所以清朝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陈独秀是诗人,所以北洋军阀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毛泽东是大诗人,所以蒋介石更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 现在,也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到了必须恢复诗的主导地位的时候了……然而诗却还没有成为人心的主旋律。美国的关键在资本,阿拉伯的关键在宗教,中国的关键在政治。资本没有灵性,宗教没有活性,政治具有弹性。中国最有希望……中国的希望在于诗的复兴和发扬光大……恰好中国的土壤可以生长出最好的诗来。 中国诗是世界上最好的诗,因为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且特别适合诗的创作。中国文字是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基本工具。这个工具灵便、坚固、顺手、通心……什么都能加工,而且一加工就能加工出精美的艺术品来…… 恢复诗吧!让诗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的主旋律吧,让诗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旋律吧。 然而,现在的中国,却还是一个非诗的时代。我说现在中国是非诗的时代,不是说中国没有诗,只是说诗在中国还不普及、非常不普及。中国确实有好诗,比如“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让世人折服的好诗……然而这只是一个点,还没有形成“长长的线”、“宽宽的面”和“厚厚的体”。如果全民都写诗,那世界将如何看待中国?虽然全民写诗是不可能的,但更多人写诗是可能的,很多人写诗是可能的……这在中国是可能的。中国的政治有把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能力,但阿拉伯的“宗教”和美国的“资本”却没有这种能力。因为“宗教”不需要更多人、很多人写诗;只需要更多人、很多人“迷信”;“资本”也不需要更多人、很多人写诗;只需要少数人“富得溢脂流油”。 让我们领跑世界吧。中国领跑世界是可能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中国曾经领跑过世界,而且领跑的时间还很长……希拉里说中国没有软实力、巧实力……既是胡话,也是实话。恢复诗吧,恢复诗,中国的软实力、巧实力就会暴发出来……诗,就是中国的软实力、巧实力。即使不是全民写诗,只要有更多人写诗,很多人写诗,中国的软实力、巧实力就会变成硬实力。恢复诗吧,让诗成为中国文化的灵魂和招牌吧,让诗成为中国人基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内在的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方式吧! 中国诗是世界上最好的诗,尤其是中国的格律诗。不但意象美、意境美,而且意味美、韵味美,真可谓怡目悦耳,滋肝润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写诗当然需要能力,但更需要兴趣。现代中国有能力写诗的人不少,但有兴趣写诗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因为他们既没有认识到诗的好处,更没有尝到诗的甜头。认识不认识是个人的事,有甜头没甜头是国家的事……国家也有个认识和提高认识的问题……国家应该把钱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面……航空母舰是重要的,但从长远看,诗比航空母舰更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中华,不仅要有“中”,而且要有“华”……有“华”自有“中”。中国不仅应该“富裕”,而且应该“富强”,而且应该“富贵”。富而不强,富而不贵,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个土豪劣绅罢了……中国需要诗,中国本身也将成为一首优美的诗……如果今天她还不是,那也不要紧,因为明天她一定是。为什么?因为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不断改革的……开放就会包容和扩大包容,改革就能趋善和不断完善。改革和开放,将使历史传承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中国如虎添翼、飞龙在天…… 在别人都不愿意写诗的情况下,我写诗……我的诗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好诗是人写出来的。没有写,哪来的好?在没有人敢与先人跳舞的情况下,我穿越时空,去与先人跳舞……虽然是踩着“宫商角徵羽”的鼓点,但我自信并没有踩了任何先人的脚趾头……与先辈诗人跳舞本身就是诗,看与先辈诗人跳舞本身也是诗……这需要人们用诗的眼光去欣赏、诗的感觉去体会、诗的灵魂去支撑。诗的眼光、诗的感觉、诗的灵魂,如同宝剑,经常不用会生锈,不断打磨自闪光……中国的政治应该为中国人恢复诗的眼光、诗的感觉、诗的灵魂……指明方向、创造环境、奠定基础、提供舞台。中国的政治本身也应该具有诗的眼光、诗的感觉、诗的灵魂。 没有人为我的这本诗集写序……那我就自己为她写序吧。其实,我的这本诗集不仅具有回顾性,而且具有开创性……或者竟然是一个转机、拐点、契机也未可知。国家要有黄金台……燕昭王礼郭隗以致士,乐毅、剧辛纷纷来,弱国一时变强国……使强大的齐国不堪一击。让外国的能人多进来吧,让中国的能人站起来吧……有了能人,什么都可能有,什么都可以有。有能人,特别容易创造奇迹…… 为了诗的复兴和繁荣、普及与深入,为了诗脉和诗史不在我们这一代断绝,我不但要写诗,而且要补天……如果诗是希望,那诗一定可以被点燃;如果诗是美玉,那诗一定可以被雕琢。诗虽古老,但不一定不存在尚未开拓的新领域……我希望我的《补天集》是一根火柴,突然之间点燃遍地欲燃未燃的芦柴……我希望中国成为一方诗的天地,我希望中国人重新沐浴在诗的春风、春雨和春光中,重返赤子之心,重筑赤子之梦……是以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