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唐近体诗的形成非沈宋创造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1: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可否把《文笔眼心抄》全文贴过来?

点评

三羊没有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2: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2: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4 15:16 编辑

炙毂子诗格   (唐)王睿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
侧声体
  常建《吊王将军墓》:“尝闻关西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遗水。”
○玄律体  诗云:“八月九月芦花飞。”上四字全用侧声。“南溪老翁垂钓归。”上四字全用平声。“秋山人檐翠滴滴”律全用平。“野艇倚槛云依依。”律全用侧
  ○背律体
  《咏柳诗》:“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裹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此后第五句第二字合用侧声带起,却用平声,是背律也。“不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此是大才,不拘常格之体。
  ○讦调体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
  ○双关体
  李端公诗:“却到城中事事伤,惠休归寂贾生亡。谁人收得章句箧。”“句”字亦合用平,今用侧字亦是讦调。“

点评

《炙毂子诗格》晚唐作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2: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4 12:45 编辑

平仄理论最早见于唐代,殷璠所编的 诗歌总集《河岳英灵集》。请三羊查找
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书首自题“丹阳进士”。选录了从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24位诗人共234首(今存228首)诗,“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

在《序》中,殷璠回顾了自梁至唐的诗歌发展道路,他把自梁以来二百多年的诗歌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以为自萧梁至武德,中间包括陈隋两代,都是“尤增藻饰”,只重视词采的华丽;唐开国以后,也仍然沿着齐梁的老路走,一直到贞观末,才开始有了转机。高宗、武后共有六十多年,殷璠称之为“标格渐高”,大约因为这个时期有了四杰和陈子昂,已经不完全是亦步亦趋的按照前朝的式样作诗了。接下去,是睿宗景云时期,殷璠认为是“颇通远调”,当时,沈、宋和李峤杜审言已经建立了律诗的格式,张说张九龄贺知章已显露新貌,及至孟浩然王翰等扬名之后,盛唐之音已在形成之中,故有“远调”之说。(摘录)

"一直到贞观末,才开始有了转机"。印证老金论点,格律诞生了。
‘‘高宗、武后共有六十多年,殷璠称之为“标格渐高”,大约因为这个时期有了四杰和陈子昂,已经不完全是亦步亦趋的按照前朝的式样作诗了。”————格律肯定多了。
“接下去,是睿宗景云时期,殷璠认为是“颇通远调”,当时,沈、宋和李峤杜审言已经建立了律诗的格式”-----选择了格律。

点评

唐·王昌龄《诗格》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诗曰(五言):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献岁归山》诗曰(五言): 欲知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7:30
殷璠,盛唐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2: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11:59
三羊可否把《文笔眼心抄》全文贴过来?

三羊没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2: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2:12
炙毂子诗格   (唐)王睿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
○侧声体
  常建《吊王将军墓》:“尝闻关西将,可夺单 ...

《炙毂子诗格》晚唐作品

点评

中唐诗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5:22
这些是找仄、侧字的最早出处,慢慢找出最早的。当然如梅版说的有典籍的丢失,还有,我们没有找到的。传统的说法是切韵广韵已分平仄,但我们要的是确凿的实例,比如王融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2: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2:20
平仄理论最早见于唐代,殷璠所编的 诗歌总集《河岳英灵集》。请三羊查找
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 ...

殷璠,盛唐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2: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4 12:32
《炙毂子诗格》晚唐作品

这些是找仄、侧字的最早出处,慢慢找出最早的。当然如梅版说的有典籍的丢失,还有,我们没有找到的。传统的说法是切韵广韵已分平仄,但我们要的是确凿的实例,比如王融的

点评

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 ---------------------------- 从雨梦转过来的日人作文大体看,天宝年间便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1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2:36
这些是找仄、侧字的最早出处,慢慢找出最早的。当然如梅版说的有典籍的丢失,还有,我们没有找到的。传统 ...

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
----------------------------
从雨梦转过来的日人作文大体看,天宝年间便已有二四不同等说法,不知能否找到天宝集和在天宝集中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3: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4 18:08 编辑

河岳英灵集

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

臣等谨案,河岳英灵集三巻,唐丹阳进士殷璠编。自常建至阎防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仿锺嵘诗品之体,姓氏之下各着品题。虽不显言次第,然篇数无多,而分上中下巻,其人又不甚叙时代,毋亦隐寓锺嵘三品之意乎?《通考》作二巻,盖误也。其序谓:“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盖不得志而着书者,故所录多淹蹇之士,所论多感慨之言,而序称名不副实,才不合道,虽权压梁窦,终无取焉,其宗旨可知也。凡所品题类多精惬,张谓条下称其《代北州老翁答湖上对酒行》,而集中但有《湖上对酒行》,疑辗转传冩有所脱佚矣。唐人搃集存于今日者,不过毛晋所刋七八种,稽其时代,盖莫古于是编。以盛唐之人选盛唐之诗,见闻既切,工拙易明,其所品定固终胜后来之寻声而索者也。

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



河岳英灵集目录

巻上常建李白王维刘眘虚张谓王季友陶翰李颀髙适

卷中岑参崔颢薛据綦毋潜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

巻下崔曙王湾祖咏卢象李嶷阎防



叙曰: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后相效著述者十余家,咸自称尽善,高听之士,或未全许。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辑纂,往往盈帙。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口销铄,为知音所痛。

论曰:昔伶伦造律,盖为文章之本也。是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焉。宁预于词场,不可不知音律焉。孔圣删《诗》,非代议所及。自汉魏至于晋宋,高唱者十有馀人,然观其乐府,犹有小失。齐梁陈隋,下品实繁,专事拘忌,弥损厥道。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或须避之,纵不拈二,未为深缺。即“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雅调仍在,况其它句乎?故词有刚柔,调有高下,但令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便是知音。而沈生虽怪,曹王曾无先觉,隐侯言之更远。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将来秀士,无致深憾。



河岳英灵集原序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庸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征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异端,妄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馀,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璠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集》为号。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下卷,起甲寅,终癸巳。伦次于叙,品藻各冠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厌梁、窦,终无取焉。

唐丹阳进士殷璠



卷上常建

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死于记室,鲍照死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数十句,并可称警策。然一篇尽善者,“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远水”,属思既苦,词亦警绝。潘岳虽云能叙悲怨,未见如此章。

常建(十五首)《梦太白西峰》《吊王将军墓》《昭君墓》《江上琴兴》《宿王昌龄隐处》《送李十一尉临溪》《闲齐卧疾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题破山寺后禅院》《鄂渚招王昌龄张偾》《春词二首》《古意张公子》《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时宫人》《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李白

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常林栖十数载,故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李白(十三首)《战城南》《远别离》《野田黄雀行》《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咏怀》《酬东都小吏以斗酒双鳞见赠》《答俗人问》《古意》《将进酒》《乌栖曲》

王维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又“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王维(十五首)《西施篇》《偶然作》《赠刘蓝田》《入山寄城中故人》《淇上别赵仙舟》《春闺》《寄崔郑二山人》《息夫人怨》《婕妤怨》《渔山神女琼智祠二首》《陇头吟》《少年行》《初出济州别城中人》《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刘眘虚

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婉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又“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又“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开门向溪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晖照衣裳”,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刘眘虚(十一首)《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送韩平兼寄郭微》《寄阎防》《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寄江滔求孟六遗文》《浔阳陶氏别业》《登庐山峰顶寺》《寻东溪还湖中作》《越中问海客》《江南曲》

张谓

谓《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对酒行》,并在物情之外,但众人未曾说耳,亦何必历遐远,探古迹,然后始为冥搜。

张谓(六首)《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怀归作》《赠乔林》《湖中对酒作》《题长主人壁》

王季友

季友诗,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然而白首短褐,良可悲夫!至如《观于舍人西亭壁画山水》诗“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放出湖中鸟”,甚有新意。

王季友(六首)《杂诗》《代贺枝令誉赠沈千运》《观于舍人壁画山水》《滑中赠崔高士瓘》《山中赠十四秘书山兄》《酬李十六岐》

陶翰

历代词人,诗笔双美者鲜矣。今陶生实谓兼之,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体裁也。

陶翰(十一首)《古塞下曲》《燕歌行》赠郑员外》《望太华山赠卢司仓》《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赠房侍御》《经杀子谷》《乘潮至渔浦作》《宿天竺寺》《早过临淮》《出萧关怀古》

李颀

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至如《送暨道士》云:“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又《听弹胡笳声》云:“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叹欷,震荡心神。惜其伟才,只到黄绶,故其论家,往往高于众作。

李颀(十四首)《谒张果老先生》《送暨道士还玉清观》《东郊寄万楚》《发首阳山谒夷齐庙》《题綦毋潜校书所居》《渔父歌》《古意》《送康洽人入京进乐府诗》《送陈章甫》《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缓歌行》《鲛人歌》《送卢逸人》《野老曝背》

高适

适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吟讽不厌矣。

高适(十三首)《哭单父梁九少府》《宋中遇陈兼》《宋中》《九日酬顾少府》《见薛大臂鹰作》《酬岑主簿秋夜见赠》《送韦参军》《封丘作》《邯郸少年游》《燕歌行并序》《行路难》《塞上闻笛》《营州歌》



卷中

岑参

参诗语奇体峻,意亦奇造。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矣。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

岑参(七首)《终南双峰草堂作》《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秦岭微雨作贻友人》《戏题关门》《观钓翁》《茙葵花歌》《偃师东与韩撙同访景云晖上人即事》《春梦》

崔颢

颢少年为诗,属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至如“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琐甲,蒙茸貂鼠衣”,又“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可与鲍照、江淹并驱也。

崔颢(十一首)《赠王威古》《古游侠呈军中诸将》《送单于裴都护《江南曲》《赠怀一上人》《结定襄狱效陶体》《辽西》《孟门行》《云将军篇》《雁门胡人歌》《黄鹤楼》

薛据

据为人骨鲠,有气魄,其文亦尔。自伤不早达,因着《古兴》诗云:“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举,功成叹何及。”怨愤颇深。至如“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又“孟冬时晷短,日尽西南天”,可谓旷代之佳句也。

薛据(十首)《古兴》《初去郡齐书情》《落第后口号》《题丹阳陶司马厅》《冬夜寓居寄储太祝》《怀哉行》《泊镇泽口》《西陵口观海》《登秦望山》《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綦毋潜

潜诗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至如“松覆山殿冷”,不可多得,又“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历代未有。荆南分野,数百年来,独秀斯人。

綦毋潜(六首)《春泛若耶》《题招隐寺绚公房》《题鹤林寺》《题灵隐寺山顶院》《送储十二还庄城》《若耶溪适孔九》

孟浩然

余尝谓祢衡不遇,赵壹无禄,其过在人也。及观襄阳孟浩然罄折谦退,才名日高,天下籍甚,竟沦落明代,终于布衣,悲夫!浩然诗、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又“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楼”,亦为高唱。《建德江宿》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九首)《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遇融上人兰若》《裴司士见寻》《永嘉上浦馆逢张子容》《九日怀襄阳》《归故园作》《夜归鹿门歌》《夜渡湘江》《渡湘江问舟中人》

崔国辅

国辅诗婉娈清楚,深宜讽味,乐府数章,古人不能过也。

崔国辅(十一首)《杂诗》《石头濑作》《魏宫词》《怨词》《少年行》《长信草》《香风词》《对酒吟》《漂母岸》《湖南曲》《秦中感兴寄远上人》

储光羲

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得浩然之气。《述华清宫》诗云:“山开鸿蒙色,天转招摇星。”又《游茅山》:“山门入松柏,天路涵虚空。”此数百句,已略见《荆杨集》,不复广引。璠尝睹储公《正论》十五卷,《九经义疏》二十卷,言愽理当,实可谓经国之大才。

储光羲(十二首)《杂诗二章》《效古二章》《猛虎词《射雉词》《采莲词》《牧童词》《田家事》《寄孙山人》《酬綦毋校书梦游耶若溪见赠之作》《使过弹筝峡作》

王昌龄

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至如“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岛岛岛岛,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又“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又“楮柟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叠沙积为冈,崩落雨露幽。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又“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又“奸雄用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又“百泉势相荡,世石皆却立。昏为蛟龙怒,清见云雨人”,又“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又“芦荻寒苍江,石头岸边饮”,又“长亭酒未酣,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铁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今略其数十句,则中兴高作可知矣。余尝睹王公《长平伏冤》文、《吊枳道赋》,仁有馀也。奈何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叹惜。

王昌龄(十六首)《咏史》《观江淮名山图》《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齐心》《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江上闻笛》《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赵十四见寻》《少年行》《听人流水调子》《长歌行》《城傍曲》《望临洮》《长信秋》《郑县陶大公馆中赠冯六元二》《从军行》

贺兰进明

员外好古博雅,经籍满腹,其所著述一百馀家,颇究天人之际。又有古诗八十首,大体符于阮公,又《行路难》五首,并多新兴。

贺兰进明(七首)《古意二章》《行路难五首》



巻下

崔曙

曙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

崔曙(六首)《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阇梨广心长孙锜二山人》《颍阳东溪怀古》《途中晚发》《送薛据之宋州》《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登水门楼见亡友张真期题望黄河作因以感兴》

王湾

湾词翰早着,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又《捣衣篇》云:“月华照杵空随妾,风响传砧不到君。”所有众制,咸类若斯。非张、蔡之未曾见也,觉颜、谢之弥远乎!

王湾(八首)《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哭补阙亡友綦毋潜学士》《晚夏马升卿池亭即事寄京都一二知已》《奉使登终南山》《奉同贺监林月清酌》《江南意》《观插筝》《闰月七日织女》

祖咏

咏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至如“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亦可称为才子也。

祖咏(六首)《古意二首》《游苏氏别业》《清明宴刘司勋刘郎中别业》《宿陈留李少府厅作》《终南望馀雪作》

卢象

象雅而不素,有大体,得国士之风。曩在校书,名充秘阁。其“灵越山最秀,新安江甚清”,尽东南之数郡。

卢象(七首)《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二首》《送綦毋潜》《送祖咏》《赠程校书》《赠张均员外》《追凉历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泉乔木历下舜林》

李嶷

嶷诗鲜净有规矩,其《少年行》三首,词虽不多,翩翩然佚气在目也。

李嶷(五首)《林园秋夜作》《淮南秋夜呈同僚》《少年行三首》

阎防

防为人好古博雅,其警策语多真素。至如“荒庭何所有,老树半空腹”,又“熊梐庭中树,龙蒸栋里云”,皎然可信也。

阎防(五首)《晚秋石门礼拜》《宿岸道人精舍》《夕次鹿门山作》《百丈溪新理茆茨读书》《与永乐诸公泛黄河作》

============================================================



序(存疑)

    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后相效著述者十馀家,咸自称尽善。高听之士,或未全许。且大同至於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辄赞,往往盈帙。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口销铄,为知音所痛。

    夫文友神情体雅,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安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侪,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然契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耻相师范。於是攻乎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馀,都无比兴,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人,翕然遵古,有周《风》、《雅》,再阐今日。璠虽不佞,窃尝好事,常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三十五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即以《河岳英灵》为称。诗一百七十首,分为上下卷,起甲寅,终乙酉,论次於序以品藻,各冠於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压梁窦,终无取焉。

点评

存疑是对的,序中虽有平侧字样,问题是《河岳英灵》的编纪者生平无可考,最多也就是推其中唐以后之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03:03
刘眘虚 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婉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7:40
诗髓脑 唐 元兢 《诗髓脑》一卷,唐元兢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未有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著录有“《诗髓脑》一卷”,“《注诗髓脑》一卷”。“髓脑”一词,本为佛典用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13: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4 13:55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3:18
河岳英灵集

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

诗髓脑 唐 元兢
《诗髓脑》一卷,唐元兢撰。此书中国历代书目未有著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小学家”类著录有“《诗髓脑》一卷”,“《注诗髓脑》一卷”。“髓脑”一词,本为佛典用语。《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六:“能探一切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乃与身命心无悋惜。”《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三:“观于内身,皮肤、肌肉、筋骨、髓脑,如空中云。”《佛说佛名经》卷六:“头目髓脑,如弃涕涶。”“髓脑”为人体最为重要之部分,可引申为关键、要旨等义。六朝著作已开始使用“髓脑”一名。如《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周易髓脑》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为《易髓》、《易脑》各一卷)。《诗髓脑》一书之书名亦有取于此,其意指作诗之秘诀或关键。遗文散见于《文镜秘府论》。此外,元氏还著有《沈约诗格》一卷(此据《宋秘事省四库阙书目》著录。《新唐书艺文志》作“《宋约诗格》”,误。《宋史艺文志》乃径作《诗格》)、《古今诗人秀句》二卷,见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等书。其中《沈约诗格》一书,据中沢希男《唐元兢著作考》(载《东洋文化》复刊十一期,一九六五年九月),则为《诗髓脑》之别名。
  元兢,字思敬。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唐高宗龙朔元年(六六一年)为周王府参军,与上官仪之子上官庭芝为同僚。总章(六六八—六七○年)中为协律郎,预修《芳林要览》,其后又编成《古今诗人秀句》二卷,摘录汉、魏至初唐近四百名诗人秀句,迄于上官仪。其中部分内容乃采自《芳林要览》,成为“秀句集”之祖。事迹见《旧唐书元思敬传》。
  《诗髓脑》内容,目前可考者为“调声”、“对属”及“文病”三部分,反映出古诗向律诗过渡阶段之理论总结。“调声”为律诗之基本条件,其中亦引元氏己作为例;“对属”则显然比上官仪之说宽泛;“声病”则在沈约“八病”基础上,又提出新“八病”,其重点不在声律,而在字义。
  由于《诗髓脑》在唐代已传入日本,市河宽斋《半江暇笔》谓此书由空海携归,并将其文辑入《文镜秘府论》中,故在东土产生较大影响。如《本朝文粹》卷七《省试诗论》记载,当时文人每引元氏书为立论依据;作于天庆二年(后晋天福四年,九三九年)藤原宗忠之《作文大体》(见《群书类从》卷一百三十七),前半部份乃大江朝纲(八八六—九五八年)所撰,其论“诗病”、“字对”、“调声”等,多受《诗髓脑》影响。如论“平头”之“第一字用平声不为病也”;“上尾”之“发句连韵不为病”,“蜂腰”之“平声不为病”等,显然因袭《诗髓脑》。古代日本歌论著作,亦往往以“髓脑”命名。如藤原公任《新撰髓脑》、源俊赖《俊赖髓脑》等,而《八云御抄》卷一“正义”亦将《新撰髓脑》,《能因歌枕》、《俊赖无名抄》、《绮语抄》、《奥羲抄》统称“五家髓脑”。《基俊和歌口传抄》卷上有“家家髓脑”之说,《悦目抄》亦云:“上古歌仙,髓脑口传。”均可见元兢《诗髓脑》影响之一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5: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4 12:32
《炙毂子诗格》晚唐作品

中唐诗人

点评

中唐诗人的作品,如何引用晚唐的作品! 王叡《炙毂子诗格》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李白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鸟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常建《吊王将军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5: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5: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4 15:47 编辑

仄声,唐人曾经称作“他声”或“侧声”,其后把“侧”简化写作“仄”。这是后来的事。请大家找找“他声”。
如日本《作文大体》平仄为平他

点评

三羊所见到的:侧声,中国话;他声,日本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5: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5: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5:35
仄声,唐人曾经称作“他声”或“侧声”,其后把“侧”简化写作“仄”。这是后来的事。请大家找找“他声”。 ...

三羊所见到的:侧声,中国说;他声,日本话。

点评

他声,日本话。------未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8: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唐诗人的作品,如何引用晚唐的作品!

王叡《炙毂子诗格》
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李白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鸟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常建《吊王将军墓》:“尝闻关西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遗水。”

李白。盛唐诗人。
李郢,晚唐诗人,大中十年854年,进士及第。

点评

王睿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李郢,晚唐诗人,大中十年854年,进士及第。这是怎么回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5: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9-14 15: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的起源,是学术上的一个难题。文字上最早可查的应用大概是“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了。
  山人提到的:“调声”为律诗之基本条件,其中亦引元氏己作为例;"
  我认为,元氏 是现在能查到的,最详细最系统地从理论上说明了(总结了)律诗的基本构成的资料。 功劳是应归  元氏,而非沈宋(创造?) 。

点评

唐·王昌龄《诗格》中的【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应该早于殷璠《河岳英灵集》的【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backcolor]】! 《文笔眼心抄》,是《文镜秘府论》精简版。《文笔眼心抄》中的【侧】,应该早于王昌龄《诗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7:57
名称上以四声的上去入为侧(仄)、他,都无所谓。关键是从何时开始使用。查永明体:五言上句有时用四声,有时用平仄。而下句则一律用平仄。例如:平平仄平仄,用于上句,平平入平入、平平入平上、平平入平去;平平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5: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4 15:43
中唐诗人的作品,如何引用晚唐的作品!

王叡《炙毂子诗格》

王睿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李郢,晚唐诗人,大中十年854年,进士及第。这是怎么回事

点评

王叡《炙毂子诗格》所用的诗例,是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 李郢,是晚唐诗人,大中十年854年,进士及第。 这就说明,王叡的《炙毂子诗格》,也是晚唐的著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6: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4 15:48
“平仄”的起源,是学术上的一个难题。文字上最早可查的应用大概是“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了。
  山 ...

名称上以四声的上去入为侧(仄)、他,都无所谓。关键是从何时开始使用。查永明体:五言上句有时用四声,有时用平仄。而下句则一律用平仄。例如:平平仄平仄,用于上句,平平入平入、平平入平上、平平入平去;平平上平入、平平上平上、平平上平去;平平去平入、平平去平上、平平去平去,都是二五不同声,都可以。而仄仄平仄平,也是二五不同声,则不可以。不可以则是二四不能同声。这说明在永明体的下句必须讲二四不同声,即讲平仄。有时候上句亦讲平仄,不讲四声。只是没有上去入三声并为仄声这个名称罢了。

点评

查永明体:五言上句有时用四声,有时用平仄。而下句则一律用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7: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5:51
王睿元和 (806-820年)后诗人,李郢,晚唐诗人,大中十年854年,进士及第。这是怎么回事: ...

王叡《炙毂子诗格》所用的诗例,是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
李郢,是晚唐诗人,大中十年854年,进士及第。

这就说明,王叡的《炙毂子诗格》,也是晚唐的著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7: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16:29
名称上以四声的上去入为侧(仄)、他,都无所谓。关键是从何时开始使用。查永明体:五言上句有时用四声, ...

查永明体:五言上句有时用四声,有时用平仄。而下句则一律用平仄。------???????

点评

三羊找得到永明体押平声句有二四同声的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7: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2:20
平仄理论最早见于唐代,殷璠所编的 诗歌总集《河岳英灵集》。请三羊查找
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生卒年、 ...


唐·王昌龄《诗格》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
皇甫冉诗曰(五言):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献岁归山》诗曰(五言):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又陈润《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干。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又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
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以上是三羊的摘要

王昌龄“五言平头”或“五言侧头”中的【头】,所代指的就是首句第二字。
“五言平头”中的【平】,是平声的简称;
“五言侧头”中的【侧】,是仄声的另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7: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昌龄 (698— 756)-----王昌龄,在沈宋之后三十年。沈宋时代有没有人把上去入叫侧声的?

点评

有!见本帖92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7: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3:18
河岳英灵集

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

刘眘虚
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婉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又“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又“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开门向溪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晖照衣裳”,并方外之言也。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刘眘虚(十一首)《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送韩平兼寄郭微》《寄阎防》《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寄江滔求孟六遗文》《浔阳陶氏别业》《登庐山峰顶寺》《寻东溪还湖中作》《越中问海客》《江南曲》===============================================================

殷璠高度赞扬【声律婉态,无出其右】的,刘眘虚是《河岳英灵集》中的唯一一人。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总计收录刘昚虚11首五言律诗。共有124个单句。在124个单句中,24同声句为55个。24同声句占总句数的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7: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7:22
查永明体:五言上句有时用四声,有时用平仄。而下句则一律用平仄。------??????? ...

三羊找得到永明体押平声句有二四同声的吗?

点评

既然是【25四声律】,何必去找【二四同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4 15:48
“平仄”的起源,是学术上的一个难题。文字上最早可查的应用大概是“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了。
  山 ...

唐·王昌龄《诗格》中的【五言头正律势尖头】,应该早于殷璠河岳英灵集》的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
《文笔眼心抄》,是《文镜秘府论》精简版。《文笔眼心抄》中的【】,应该早于王昌龄《诗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7: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17:38
王昌龄 (698— 756)-----王昌龄,在沈宋之后三十年。沈宋时代有没有人把上去入叫侧声的?
...

有!见本帖92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8: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17:47
三羊找得到永明体押平声句有二四同声的吗?

既然是【25四声律】,何必去找【二四同声】?

点评

永明体中24同声的多得很,押平声句也一样,因为4不在禁之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6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8: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4 15:40
三羊所见到的:侧声,中国说;他声,日本话。

他声,日本话。------未必

点评

三羊的说法,是局限于从三羊所见到的史料来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7
发表于 2017-9-14 18: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8:11
他声,日本话。------未必

三羊的说法,是局限于从三羊所见到的史料来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8: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07:02
这题目确实有些不可理解。但它是专为针叶林的“创造”论而取的:
针叶林说:
唐人于近体诗上没有创造吗? ...

针叶林说:
唐人于近体诗上没有创造吗?
      一,声律,确定了平仄二元化,-----平仄二元化在唐以前已出现,确定与选择没什么区别,不是创造
      二,句法,确定了律句的结构和声律-----------这种结构早已存在,不是创造
      三,篇法,确定了律绝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粘对律-------这种结构早已存在,不是创造
      四,确定了对仗,流水对等修辞方法----更是早已存在。近体选择了蜂腰体(首尾两联不对偶的)罢了,哪来什么创造
      五,确定了押韵规则和韵律。韵书已经成型(基本符合后来的平水韵)。———各种押韵方法古风都已具备,近体选择了其中一种
可以这样说,近体的每种方法都早已有之,确实没有什么创造,只有选择与改良。但把选择与改良合起来却构成了一种创造。

点评

律诗的雏形,可以散见在较早的年代。但没有总结成指导性的理论的话,就无法认为是一种“发现”。 这例如“祖律”的发现,把3.14称为“祖律”,是因为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07:10
转针叶林:
沈宋是近体诗的创建者和实践者驳金筑子的《唐近体诗的形成非沈宋创造》《新唐书》(北宋欧阳修 ...

针叶林:

沈宋是近体诗的创建者和实践者-------------应该这样说沈宋是近体诗的确立者和实践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9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