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金筑子

唐近体诗的形成非沈宋创造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9-14 17: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7:22
查永明体:五言上句有时用四声,有时用平仄。而下句则一律用平仄。------??????? ...

三羊找得到永明体押平声句有二四同声的吗?

点评

既然是【25四声律】,何必去找【二四同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4 17: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4 15:48
“平仄”的起源,是学术上的一个难题。文字上最早可查的应用大概是“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了。
  山 ...

唐·王昌龄《诗格》中的【五言头正律势尖头】,应该早于殷璠河岳英灵集》的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
《文笔眼心抄》,是《文镜秘府论》精简版。《文笔眼心抄》中的【】,应该早于王昌龄《诗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4 17: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17:38
王昌龄 (698— 756)-----王昌龄,在沈宋之后三十年。沈宋时代有没有人把上去入叫侧声的?
...

有!见本帖92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4 18: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17:47
三羊找得到永明体押平声句有二四同声的吗?

既然是【25四声律】,何必去找【二四同声】?

点评

永明体中24同声的多得很,押平声句也一样,因为4不在禁之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6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8: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三羊 发表于 2017-9-14 15:40
三羊所见到的:侧声,中国说;他声,日本话。

他声,日本话。------未必

点评

三羊的说法,是局限于从三羊所见到的史料来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4 18: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8:11
他声,日本话。------未必

三羊的说法,是局限于从三羊所见到的史料来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8: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07:02
这题目确实有些不可理解。但它是专为针叶林的“创造”论而取的:
针叶林说:
唐人于近体诗上没有创造吗? ...

针叶林说:
唐人于近体诗上没有创造吗?
      一,声律,确定了平仄二元化,-----平仄二元化在唐以前已出现,确定与选择没什么区别,不是创造
      二,句法,确定了律句的结构和声律-----------这种结构早已存在,不是创造
      三,篇法,确定了律绝的句数字数和平仄粘对律-------这种结构早已存在,不是创造
      四,确定了对仗,流水对等修辞方法----更是早已存在。近体选择了蜂腰体(首尾两联不对偶的)罢了,哪来什么创造
      五,确定了押韵规则和韵律。韵书已经成型(基本符合后来的平水韵)。———各种押韵方法古风都已具备,近体选择了其中一种
可以这样说,近体的每种方法都早已有之,确实没有什么创造,只有选择与改良。但把选择与改良合起来却构成了一种创造。

点评

律诗的雏形,可以散见在较早的年代。但没有总结成指导性的理论的话,就无法认为是一种“发现”。 这例如“祖律”的发现,把3.14称为“祖律”,是因为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8: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7-9-14 07:10
转针叶林:
沈宋是近体诗的创建者和实践者驳金筑子的《唐近体诗的形成非沈宋创造》《新唐书》(北宋欧阳修 ...

针叶林:

沈宋是近体诗的创建者和实践者-------------应该这样说沈宋是近体诗的确立者和实践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19: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09:06
这个好回答,但要整理

这个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近体好说,关键是要把齐梁调声弄懂,真心希望你抽点时间整理一下,有比较才有说服力

你负责整理,我负责给你编辑

点评

让大家再讨论,然后我再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4 19:30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4 19:14
这个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近体好说,关键是要把齐梁调声弄懂,真心希望你抽点时间整理一下,有比较才有说 ...

让大家再讨论,然后我再谈。像哪个大拗的帖子一样,大家讨论完了,不再说了,最后我再说我的系统看法

点评

给你提供点资料 《文镜秘府论》天卷篇之调声中录有齐梁调诗    张谓《题故人别业》诗曰:(五言)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昼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20: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9-14 19: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7-9-14 20:06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8:35
针叶林说:
唐人于近体诗上没有创造吗?
      一,声律,确定了平仄二元化,-----平仄二元化在唐以前已 ...

     律诗的雏形,可以散见在较早的年代。但没有总结成指导性的理论的话,就无法认为是一种“发现”。  这例如“祖律”的发现,把3.14称为“祖律”,是因为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所谓“精确方法”是指理论上的成就。     


     这并非说,在他之前就没有3.14的圆周律,估计在这之前,所有的造桶工都明白这个道理。


     律诗也是一样,谁能把这种理论上升为有指导性的理论时,才算是真正认识了这种规律。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功劳是应归元氏。



点评

依据元兢诗髓脑理论和科举试律诗实践,完全可以勾稽出唐朝时期的格律定型的方案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07:56
律诗的雏形,可以散见在较早的年代。但没有总结成指导性的理论的话,就无法认为是一种“发现”。 这例如“祖律”的发现,把3.14称为“祖律”,是因为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20:11
正如设计师设计的机器,零件全部是买来的,因此部件一点创造也没有,但组装出来的机器却是设计师的创造。格律诗也如此,要素全是现成的,但格律诗这个诗体却是创造的。针叶林的错误就是停留在零件上,硬要找出零件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4 19: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4 19:54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4 19:37
律诗的雏形,可以散见在较早的年代。但没有总结成指导性的理论的话,就无法认为是一种“发现”。   ...

正如设计师设计的机器,零件全部是买来的,因此部件一点创造也没有,但组装出来的机器却是设计师的创造。格律诗也如此,要素全是现成的,但格律诗这个诗体却是创造的。针叶林的错误就是停留在零件上,硬要找出零件也是创造的根据。他们许多攻击性的言论都在于固步自封,停留在零零碎碎的知识上,带有成见的看待别人的研究,却不懂得如何吸收别人合理的内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4 2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4 20:17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4 19:37 律诗的雏形,可以散见在较早的年代。但没有总结成指导性的理论的话,就无法认为是一种“发现”。  这例如“祖律”的发现,把3.14称为“祖律”,是因为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所谓“精确方法”是指理论上的成就。
     这并非说,在他之前就没有3.14的圆周律,估计在这之前,所有的造桶工都明白这个道理。
     律诗也是一样,谁能把这种理论上升为有指导性的理论时,才算是真正认识了这种规律。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这个功劳是应归元氏
苏兄的说法不无道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4 20: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7-9-14 23:04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9:28
让大家再讨论,然后我再谈。像哪个大拗的帖子一样,大家讨论完了,不再说了,最后我再说我的系统看法 ...

给你提供点资料

《文镜秘府论》天卷篇之调声中录有齐梁调诗

   张谓《题故人别业》诗曰:(五言)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濆。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昼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何逊《伤徐主簿》诗曰:(五言)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诧,蒋径笃周施。
  又曰: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又曰: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如果以今天的格律之格式和声律去校验的话,这些齐梁诗已跟近体几无差别了,哪么是不是齐梁就已经形成了近体呢,不是的,这些不过是齐梁诗中以适调声的诗章,从创作群体性和作品数量比例上都是为数不大的,所以也许可以这样说,初唐留下的调声术是可以回过头去检视齐梁体的,也有后世之人把这些暗合近体的诗律称为粘式律。白居易在金针诗格中云,’‘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谓四句皆用平字入是也;两平头,谓第一句第三句用平字入是也。’‘,依据这段话来看的话,齐梁体又是与近体有着明显差别的【【诗有齐梁格,四平头格。《曲江感春》诗:“江头日暖花正开,江东行客心悠哉。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双侧双平格。《钓翁》诗:“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翁垂钓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依槛云依依。” 两平头格。《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时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齐梁调诗与近体的差别还反映在一些失粘诗中,如

                  临高台(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三远时来。
          还看云阵影,含月共徘徊。


              又如罗敷行(萧子范)
          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
          含情动燕俗,顾景笑齐眉。
          不忧桑叶尽,还忆畏蚕饥。
          春风若有顾,唯愿落花迟。

这个就是所谓的对式律

点评

临高台(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三远时来。 还看云阵影,含月共徘徊。 又如罗敷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4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4 21: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4 21:01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9-14 20:52
给你提供点资料

《文镜秘府论》天卷篇之调声中录有齐梁调诗

                  临高台(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三远时来。
          还看云阵影,含月共徘徊。


              又如罗敷行(萧子范)
          城南日半上,微步弄妖姿。
          含情动燕俗,顾景笑齐眉。
          不忧桑叶尽,还忆畏蚕饥。
          春风若有顾,唯愿落花迟。

这个就是所谓的粘式律
========================

依据王力高徒徐青的说法,这是【对式律】,而不是【粘式律】!

点评

是,说错了  发表于 2017-9-14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7-9-15 03: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4 13:18
河岳英灵集

文渊阁《四库全书》提要

存疑是对的,序中虽有平侧字样,问题是《河岳英灵》的编纪者生平无可考,最多也就是推其中唐以后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5 07: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三羊 于 2017-9-15 08:01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7-9-14 19:37
律诗的雏形,可以散见在较早的年代。但没有总结成指导性的理论的话,就无法认为是一种“发现”。  这 ...

唐朝科举的格律方案,是由武则天科举增设诗赋定夺的。依据元兢诗髓脑理论和科举试律诗实践,完全可以勾稽出唐朝时期的格律定型的方案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7
贡献
3598
金钱
5026
发表于 2017-9-15 09: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这个想法是对头的。应该是这样才符合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5 1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提醒一句:“沈宋体”指什么?谁是沈宋体的创造者?

点评

沈宋体,就是唐朝时期格律诗是标准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1: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5 11: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15 10:52
只提醒一句:“沈宋体”指什么?谁是沈宋体的创造者?

沈宋体,就是唐朝时期格律诗是标准吗??请问,沈宋体的格律标准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5 13: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5 14:11 编辑

点评针叶林
沈宋体

律诗的别称。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后世影响
"沈宋体"的主要贡献,在于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唐初以来,诗歌声律化及讲究骈对的趋向日益发展。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更在南齐沈约、谢朓等创制的永明体上,从原来的讲求四声发展到只辨平仄,从消极的"八病"之说中参悟出积极的平仄规律,又由原来只讲求一句一联的音节协调发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对,从而形成在平仄上有严密规则可循的完整的律诗。他们不仅使五律的体制得以定型,而且使七律的体制趋于规范,并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使这些规范逐渐为一般诗人所接受。对他们的这一历史功绩,前人作了充分的肯定。独孤及《皇甫公集序》认为"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也指出:"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当然,更经常地为后人所引灵的还是《新唐书宋之问传》中的一段文字:"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尾对精密。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百度将军又百度了一番,一字不漏。能不能有自己的东西?
沈宋体”词条基本正确,是“初唐诗人”“创造了”“新体诗--律诗”,并不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贡献最大的就是”“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注意是“总结了”“确立了”,不是“创造了”。

点评

沈宋“贡献最大的就是” ------这就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5 1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7-9-15 16:11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5 13:58
点评针叶林
沈宋体

沈宋“贡献最大的就是”

------这就得了!扣什么字眼“创造”,有意思吗?

点评

你不是说他们“创造”的嘛,现在蔫了?你天天给别人扣字眼,何止抠字眼,还要扣上大帽子。来呀,咱们来比比抠字眼的本事呀。何况“创造”和“总结”“确立”不是一个等级的事,这是抠字眼吗?你不是说老金是谬论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5 16: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5 16:22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15 16:10
沈宋“贡献最大的就是”

------这就得了!扣什么字眼“创造”,有意思吗? ...

你不是说他们“创造”的嘛,这是你自己抄来的,现在蔫了吧?你天天给别人扣字眼,何止抠字眼,还要扣上大帽子。来呀,咱们来比比抠字眼的本事呀。何况“创造”和“总结”“确立”不是一个等级的事,这是抠字眼吗?你不是说老金是谬论吗?那你说是你谬论还是别人谬论?骂人是骂不过你的,要讲理嘛,你就得实事求是。

点评

你在这里占山为王,可以跟着你的头随意诋毁先人。不准别人反驳吗?关起门来作皇上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5 16: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5 16:19
你不是说他们“创造”的嘛,这是你自己抄来的,现在蔫了吧?你天天给别人扣字眼,何止抠字眼,还要扣上大 ...

你在这里占山为王,可以跟着你的头随意诋毁先人。不准别人反驳吗?关起门来作皇上吧。

点评

这里是欢迎你的,只要你理智的辩论。我可不像你,没有本事就凭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5 16: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唐太宗的诗在,他们勿须“创造”什么!
-----这就是对先人的诋毁!

点评

针叶林,你就是吹破天,你也不会在找到【24平仄律】的理论,别说是初唐,就是晚唐你也找不到。别说唐朝,就是宋朝你也找不到!别说是唐宋,就是元朝,你依旧找不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40
何止有唐太宗的诗在,还有唐初的诗人作品,还有齐朝人的作品,格律诗已有了只是没有名称,没有竖起大旗来,沈宋的功劳就是他们把大旗亮出来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5 16: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15 16:56 编辑

针叶林:

沈宋是近体诗的创建者和实践者
---------------------沈宋是近体诗的创建者吗?
针叶林说:
“什么叫‘创造’? 汉典解释是:發明或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说律诗前所没有的就很难说。但‘近体诗’许多内容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完全符合粘对的‘七律’。所以沈宋有创造。但不是所有近体诗内容都是创造。
     创造什么时候都会有。比如现在的‘今古混用论’。”
------------请问完全符合粘对的“七律”是“沈宋创造”的吗?“创造”和“总结”“确立”会一样吗?你可以继续顽固的坚持你的错误,但真想研究理论,就得实事求是,只要你改变观念,我们愿意接纳你,大家一起来研究总比天天骂娘好。
我说:“正如设计师设计的机器,零件全部是买来的,因此部件一点创造也没有,但组装出来的机器却是设计师的创造。格律诗也如此,要素全是现成的,但格律诗这个诗体却是创造的。针叶林的错误就是停留在零件上,硬要找出零件也是创造的根据。”

点评

屏蔽、删帖、禁言,是针叶林拿手好戏老传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5 16: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15 16:29
你在这里占山为王,可以跟着你的头随意诋毁先人。不准别人反驳吗?关起门来作皇上吧。 ...

这里是欢迎你的,只要你理智的辩论。我可不像你,没有本事就凭骂。

点评

我可不像你,没有本事就凭骂。 -------你把我骂你的话复制出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6431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21
贡献
6693
金钱
7456
发表于 2017-9-15 16: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5 16:31
针叶林说
“什么叫‘创造’? 汉典解释是:發明或製造前所未有的事物。说律诗前所没有的就很难说。但‘近体 ...

屏蔽、删帖、禁言,是针叶林拿手好戏老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7-9-15 16: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15 16:35
这里是欢迎你的,只要你理智的辩论。我可不像你,没有本事就凭骂。

我可不像你,没有本事就凭骂。

-------你把我骂你的话复制出来。

点评

用得着吗,本来已经编了一本《一叶障目不见林》集,现在根本不需要了。你愿意来讨论,我欢迎,其他话就不必说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15 1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15 16: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7-9-15 16:31
有唐太宗的诗在,他们勿须“创造”什么!
-----这就是对先人的诋毁!

何止有唐太宗的诗在,还有唐初的诗人作品,还有齐朝人的作品,格律诗已有了只是没有名称,没有竖起大旗来,沈宋的功劳就是他们把大旗亮出来了。“这就是对先人的诋毁”又是拙劣的表演,懒得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6 0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