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针叶林

“撞韵”“挤韵”与诗的音乐性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5: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5:10
针叶林说,挤撞既然出自沈约是八病说,那三羊举的排律正好出自沈约时代,怎么又不认帳了!难道沈约的八病 ...

羊注:以上统计数据,来源于《文苑英华》省试帖的前100首中的。
-------三羊所举这些“试律诗”“正好出自沈约时代”?金筑子没睡醒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5: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9 11:09
1
《主上元日夣王母献白玉环》丁 泽
夣中朝上日,阙下拜天顔。彷佛瞻王母,分明献玉环。

三羊所举试律诗(皆是五言排律)21首,是《文苑英华》前100首,说明其撞韵(单撞)几率是21%。这和我统计的杜甫,李商隐,温庭筠,以及《唐诗三百首》律诗有撞韵诗的几率一致。而排律的白脚字多于八句律诗,所以说明试律诗撞韵几率小于杜等的律诗(约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5: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排律难道不是出在沈约时代?是唐人新造的形式?沈约们自己都不怕挤撞,唐人、特别是今人倒更怕挤撞了?!

点评

你的问题是: 那三羊举的排律正好出自沈约时代,怎么又不认帳了!难道沈约的八病说是为两百年后的唐人准备的? -----你仔细看看“三羊句的排律”是何时的排律? 至于你在这儿问的“排律出在什么时代”是另外的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5: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5: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5:35
排律难道不是出在沈约时代?是唐人新造的形式?沈约们自己都不怕挤撞,唐人、特别是今人倒更怕挤撞了?!
...


你的问题是: 那三羊举的排律正好出自沈约时代,怎么又不认帳了!难道沈约的八病说是为两百年后的唐人准备的?

-----你仔细看看“三羊举的排律”是何时的排律?
至于你在这儿问的“排律出在什么时代”是另外的问题,你可以另发帖讨论。

点评

是你自已用沈约的八病说在解释唐人的近体与排律呀?!难道沈约的八病只是为唐人准备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15: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若认为魏晋南北朝和隋朝唐朝都是一个“时代”,那是他自己的划分。认知不同,无讨论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5: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18-1-10 15:42
你的问题是: 那三羊举的排律正好出自沈约时代,怎么又不认帳了!难道沈约的八病说是为两百年后的唐人准 ...

是你自已用沈约的八病说在解释唐人的近体与排律呀?!难道沈约的八病只是为唐人准备的?!

点评

看不懂你的问题问的是什么!沈约的八病论不能解释唐人的近体与排律吗?你说沈约的八病为谁准备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6: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音系和《切韵》韵书不是一回事。音韵学界把汉语语音划分为两个音系:以平上去入四声为切韵音系,阴阳上去四声为北方话音系。而韵部的数量是以韵书的不同而不同,不能说这个音系有宽窄不同。

点评

你说说看《切韵》韵书和切韵音系有什么区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9: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纵横] 似是而非是伪理论家的共同特征 [复制链接]
针叶林

73
主题       
486
帖子       
1134
积分
百家论坛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0 金钱638 贡献0
发消息       
电梯直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9 分钟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似是而非的装象是伪理论家的共同特征
“押韵不是绝对的,诗的乐感是必须的。如果押韵能完善,增加诗词,诗歌的音乐属性,我们为什么不押韵?押韵从来不是问题,固定,死板,刻意地押韵,从而导致诗词,诗歌失去自然,流畅的表达,造成文字中情感和情绪的失真才是问题所在。”(韩##《从音乐谈诗,诗的音乐属性》)
-----这是那位说“叠韵词和诗词的押韵是挤韵撞韵”的“理论首版甲”说的胡话。谁能看懂?什么叫“押韵不是绝对的”?“固定,死板,刻意地押韵”?
“三羊举的排律正好出自沈约时代“”排律难道不是出在沈约时代?是唐人新造的形式?沈约们自己都不怕挤撞,唐人、特别是今人倒更怕挤撞了?!”“是你自已用沈约的八病说在解释唐人的近体与排律呀?!难道沈约的八病只是为唐人准备的?!”
------这是另一位“理论首版乙”说的话。谁能看懂他在颠三倒四地说些什么?
   在最近进行的关于什么是挤韵撞韵的辩论中,两位伪理论家出尽了洋相。首先是那位移民华人发出挤韵是押韵的怪论,然后另一位雀占鸠巢的理论首版发出“试帖诗排律是产生于沈约时代”的呓语。
   这两位的共同特点是:
一、均不怎么会写诗。甲只会写点汉语语法不通的分行散文。乙只会混押。
二、理论上他们均不懂格律为何物。
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谩骂。无理可说时就胡搅蛮缠,泼妇骂街。
四、他们对中国文化都采取取消主义态度,比如对沈约声律理论骂为“以诈传诈”“胡说八道”。
五、均善于利用论坛给与的权限将自己的谬论帖子加亮,提升,套红,固顶,添加图章,加精,以为这样就可以表示正确。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点评

不符合你的特点吗?你不是也将昆仑的[转转帖]質疑格律詩中的「撞韻」和「擠韻」說 New 套红提升置顶了吗?同意他的观点不妨直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0 19: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最近进行的关于什么是挤韵撞韵的辩论中,两位伪理论家出尽了洋相。首先是那位移民华人发出挤韵是押韵的怪论,然后另一位雀占鸠巢的理论首版发出“试帖诗排律是产生于沈约时代”的呓语。
-----------
针叶林到大中华本版发帖,谁也没骂他,有帖为证。本版也没有“那位移民华人发出挤韵是押韵的怪论”。“另一位雀占鸠巢的理论首版”,更是稀奇,他这个鸠是何等软弱,其巢雀都可占!

点评

更正:是鸠占鹊巢。对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0:58
我也只能呵呵了 或曰,许传刚先生太天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19: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19: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9:35
在最近进行的关于什么是挤韵撞韵的辩论中,两位伪理论家出尽了洋相。首先是那位移民华人发出挤韵是押韵的 ...

我也只能呵呵了
或曰,许传刚先生太天真了
2345截图20180110194842.png

点评

这又关我什么事?一脑袋浆糊了。我都没看你们争论啥,只关心争论中是否文明,就怕你们冤家路窄又吵起来,所以监视你们,随时准备动用权力---删除攻击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1: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5:48
是你自已用沈约的八病说在解释唐人的近体与排律呀?!难道沈约的八病只是为唐人准备的?!
...

看不懂你的问题问的是什么!沈约的八病论不能解释唐人的近体与排律吗?你说沈约的八病为谁准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6:04
切韵音系和《切韵》韵书不是一回事。音韵学界把汉语语音划分为两个音系:以平上去入四声为切韵音系,阴阳上 ...

你说说看《切韵》韵书和切韵音系有什么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0: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9:25
[国学纵横] 似是而非是伪理论家的共同特征 [复制链接]
针叶林

不符合你的特点吗?你不是也将昆仑的[转转帖]質疑格律詩中的「撞韻」和「擠韻」說 New
套红提升置顶了吗?同意他的观点不妨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8-1-10 19:35
在最近进行的关于什么是挤韵撞韵的辩论中,两位伪理论家出尽了洋相。首先是那位移民华人发出挤韵是押韵的 ...

更正:是鸠占鹊巢。对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1-10 21: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8-1-10 19:51
我也只能呵呵了
或曰,许传刚先生太天真了

这又关我什么事?一脑袋浆糊了。我都没看你们争论啥,只关心争论中是否文明,就怕你们冤家路窄又吵起来,所以监视你们,随时准备动用权力---删除攻击帖。

点评

有善意是好的,过善则是东郭先生了 人往往具有两面性和伪装性,不是在这里乱整蛊俺俺也不想把事搞大,在这搞事的你就看着办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1-10 2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结,今天的讨论发挥正常,不必我使用权力。我下了,看电视去,明天再检查 晚上的帖子,希望大家心平气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0 2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8-1-10 21:15
这又关我什么事?一脑袋浆糊了。我都没看你们争论啥,只关心争论中是否文明,就怕你们冤家路窄又吵起来, ...

有善意是好的,过善则是东郭先生了

人往往具有两面性和伪装性,不是在这里乱整蛊俺俺也不想把事搞大,在这搞事的你就看着办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1: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10 21:47 编辑

研究挤韵撞韵的现实意义
挤韵、撞韵这两个词不知谁提出来的,但可以看出无疑是诗律研究的行家。他将沈约“四声八病论”中的病犯名“大韵”改称“挤韵”,非常准确和形象。他将“正纽(小纽)”有关病犯称为“撞韵”也很有创造性,在诗词音韵学上这两个病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有人说:“格律诗由于过于束缚,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几乎被打倒,连毛泽东对写旧体诗也颇多顾忌,《沁园春.雪》几经周折才公开发表就是明证。格律诗作为一种诗体,即便在其格式成熟时,仍没有排斥不拘一格的革新精神,在常格之外还出现变格,不少诗人宁可违律,也不肯因律害义。所谓八病之说早已被古人所抛弃,今天有人从故纸堆里捣腾出来,主观上是对中华诗词的曲解,客观上不利于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创作。”
   这种说法明显颠倒了黑白。现在群众性的写古体诗词活动是好事,所以才引起了对声律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同样是好事。有利于诗词的正本清源。凡是对提高诗词写作水平有利的,就应该发扬,相反,真正无用的内容,才应该抛弃。
   沈约八病理论的价值就是开拓了律诗的声韵理论。尽管发展到唐代,他的理论为格律所取代(这主要是从唐诗作品看出来的),但有些理论至今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如被今人列为“戒”的“挤韵”和“撞韵”。
   这是因为诗是具有音乐性的。诗的押韵是使诗有音乐感的重要保证。挤韵,就相当于多出了韵脚,搞乱了韵脚,必然对诗的乐感造成损害。撞韵同样使诗的声调变得单调乏味,因而对诗的音乐性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想诗艺精益求精,就应注意这些声病。
   关于挤韵撞韵的判断标准。
   既然研究的目的在于现在的应用,自然应该结合现实。现实是若用古韵写诗,现实的实际语音最接近的就是“词林正韵”(因为用古韵仍有入声)。所以避免挤韵撞韵应以“词林正韵”为准判断。但若判断唐代的诗是否注意了避忌声病,应该按照平水韵的四声更准确。本人在检索撞韵时是为了现在写诗参考,所以扩大了判断标准。如果严格按照平水源四声判断,显然几率会更小些。所以宽不碍严,没有坏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0 21:5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 发表于 2018-1-9 19:17
永明体不是沈约一个人,是一个集体,不断补充修改形成的,有的内容未必是沈约提出的。
对永明体的研究并 ...

刚刚的思路是完整的,这就是不写诗专搞理论的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0 22:1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挤韵,撞韵虽是后人发明,其源在八病的大韵和正纽,针先生说的是对的,八病的后四病在齐梁时代是只须知道,不必避忌的,八病的前四病基本被近体诗格律继承了,后四病当然也对近体诗有效力,以尽量避为好,不避也不算违律。齐梁时提出八病,齐梁人未必尽能遵守,到唐代的律诗实际上是对八病的改良,并不是抛弃,今人过度放大挤韵,撞韵的重要性,上升为格律,是不应该的,但无全无视,只能说不拘声病。
      另撞韵是同韵母不同声调,而正纽是同声母韵母而不同声调,两者不完全一样。

点评

另撞韵是同韵母不同声调,而正纽是同声母韵母而不同声调,两者不完全一样。 --------------- 这跟同韵母能混吗 举例如金锦禁急,它们的反切上字都是居,说明他们的声母是相同的,而金锦禁急是同韵部的四声相承关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 00:03
同意。 关于正纽(小拗)是同韵母不同四声(第八,正纽。亦名小纽。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金’、‘锦’、‘禁’、‘急’是一字之四声,今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0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0 22: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18-1-10 22:3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0 22:17
挤韵,撞韵虽是后人发明,其源在八病的大韵和正纽,针先生说的是对的,八病的后四病在齐梁时代是只须知道, ...


同意。
    关于正纽(小拗)是同韵母不同四声(第八,正纽。亦名小纽。元氏曰:“正纽者,一韵之内,有一字四声分为两处是也。如‘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金’、‘锦’、‘禁’、‘急’是一字之四声,今分为两处,是犯正纽也。”)元兢曰:“此病轻重,与傍纽相类,近代咸不以为累,但知之而已。”
-----显然“撞韵”只限于白脚之处的字,所以只是“正纽”的一部分内容。可见沈约原意更严,这已经被多人所批评。
   讨论挤韵撞韵并非扩大律诗格律,而是对一些古人提出的规则有个正确看法,引起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0 22: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0 22:4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0 22:17
挤韵,撞韵虽是后人发明,其源在八病的大韵和正纽,针先生说的是对的,八病的后四病在齐梁时代是只须知道,不必避忌的,八病的前四病基本被近体诗格律继承了,后四病当然也对近体诗有效力,以尽量避为好,不避也不算违律。齐梁时提出八病,齐梁人未必尽能遵守,到唐代的律诗实际上是对八病的改良,并不是抛弃,今人过度放大挤韵,撞韵的重要性,上升为格律,是不应该的,但无全无视,只能说不拘声病。
      另撞韵是同韵母不同声调,而正纽是同声母韵母而不同声调,两者不完全一样。

【八病的前四病基本被近体诗格律继承了】?能否具体说明以下!

点评

八病前四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平头即近体诗律的第二字平仄相对,上尾即近体诗律最后一字平仄相对,鹤膝有的人是讲究的,如杜甫。蜂腰病因“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又轻于二四平仄相对,近体诗律中发生几率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 0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4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4
贡献
5681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18-1-11 00: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8-1-11 00:53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0 22:17
挤韵,撞韵虽是后人发明,其源在八病的大韵和正纽,针先生说的是对的,八病的后四病在齐梁时代是只须知道, ...

另撞韵是同韵母不同声调,而正纽是同声母韵母而不同声调,两者不完全一样。

---------------
这跟同韵母能混吗

举例如金锦禁急,它们的反切上字都是居,说明他们的声母是相同的,而金锦禁急是同韵部的四声相承关系,急是入声字,韵母完全不同【主元音同韵尾不同】,这个纽是声纽,即今人所说的声母,跟同韵母没必然联系,可见‘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是犯了同声母的声病
释曰:此即犯小纽之病也。今就五字中论,即是下句第九、十,双声两字是也。除非故作双声,下句复双声对,方得免小纽之病也。若为联绵赋体类,皆如此也。
  或曰:正纽者,谓正双声相犯。其双声虽一,傍正有殊,从一字纽之得四声,是正也。(若“元”,“阮”,“愿”、“月”是。)若从他字来会成双声,是傍也。(若“元”、“阮”、“愿”,“月”是正,而有“牛”、“鱼”,“妍”、“砚”等字来会“元”,“月”等字成双声是也。)如云:“我本汉家子,来嫁单于庭。”(“家”、“嫁”是一纽之内,名正双声,名犯正纽者也。)傍纽者,如:“贻我青铜镜,结我罗裙裾。”(“结”、“裙”是双声之傍,名犯傍纽也。)又一法,凡入双声者,皆名正纽。



文镜秘府论中的释曰或曰本身就说得够清楚了,正纽讨论的是双声问题,傍纽讨论的也是双声问题,金锦禁属同韵同纽,急是同韵部同纽,古人惜字如金,韵与韵部、韵目、韵类、韵摄常不细分,参曰傍纽的释


释曰:“鱼”、“月”是双声,“兽”、“伤”并双声,此即犯大纽,所以即是,“元”、“阮”、“愿”、“月”为一纽。今就十字中论小纽,五字中论大纽。所以即是,“元”、“阮”、“愿”、“月”为一纽。王斌云:“若能回转,即应言‘奇琴’、‘精酒’,‘风表’、‘月外’,此即可得免纽之病也。”
  或曰;傍纽者,据傍声而来与相忤也。然字从连韵,而纽声相参,若“金”、“锦”、“禁”、“急”,“阴”、“饮”、“荫”、“邑”,是连韵纽之。若“金”之与“饮”、“阴”之与“禁”,从傍而会,是与相参之也。如云:“丈人且安坐,梁尘将欲飞。”“丈”与“梁”,亦“金”、“饮”之类,是犯也。
  元氏云:“傍纽者,一韵之内,有隔字双声也。”元兢曰:“此病更轻于小韵,文人无以为意者。又若不隔字而是双声,非病也。如‘清切’、‘从就’之类是也。



----------看看,这些讨论的都是双声的问题吧,傍纽说的是一韵之内,有隔字双声也,韵   从傍而会,是与相参之也,傍纽说的才是虽声母不同但同韵母来相参相傍,如“金”之与“饮”、“阴”之与“禁”,元兢曰:“此病更轻于小韵

-----------
正纽者,谓正双声相犯。其双声虽一,傍正有殊,从一字纽之得四声,是正也。(若“元”,“阮”,“愿”、“月”是。)若从他字来会成双声,是傍也。(若“元”、“阮”、“愿”,“月”是正,而有“牛”、“鱼”,“妍”、“砚”等字来会“元”,“月”等字成双声是也。)
这段话很清淅地说明了正纽的问题,“元”,“阮”,“愿”、“月”是四声相承的关系,其声母都是古疑母,“牛”、“鱼”,“妍”、“砚”也是古疑母,可见,不同韵部不同声调但声母相同即属双声,亦即犯正纽


从上面的分析中能得出所谓的撞韵挤韵来源于哪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1 08:3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0 22:42
【八病的前四病基本被近体诗格律继承了】?能否具体说明以下!

八病前四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平头即近体诗律的第二字平仄相对,上尾即近体诗律最后一字平仄相对,鹤膝有的人是讲究的,如杜甫。蜂腰病因“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又轻于二四平仄相对,近体诗律中发生几率又小,基本不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9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8-1-11 0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上的争论,各说各的,就事论是,不管针叶林怎么说此版都欢迎。但欢迎不等于同意他的观点,反驳也是正常的。在这里谁也没骂他,更没有什么西方人士和他对阵。然而此公一回到知味雕堡中,更把《国学纵横》搬过去说什么这边“雀占鸠巢”,无耻漫骂,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了其人本性不改。

点评

鹊巢鸠占或鸠占鹊巢,整个成语还搞错 合版之事,先嚷嚷着要合版的是他们,真合版了又反过来嚷嚷鸠占鹊巢,颠颠倒倒倒倒颠颠,本领真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1 11: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1 12:01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1 08:31
八病前四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平头即近体诗律的第二字平仄相对,上尾即近体诗律最后一字平仄相对,鹤膝有的人是讲究的,如杜甫。蜂腰病因“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又轻于二四平仄相对,近体诗律中发生几率又小,基本不讲了。

【上尾即近体诗律最后一字平仄相对】?
平韵诗可以说成是平仄相对,仄韵诗难道也要平仄相对吗?

【鹤膝有的人是讲究的,如杜甫】?
科举的试律并不讲究鹤膝!杜甫,也是多此一举。

蜂腰病因“轻于上尾、鹤膝,均于平头,”,又轻于二四平仄相对】?
红字部分,有唐人的依据!
蓝字部分,无唐人的依据!





点评

梁大同时刘滔说过:‘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1 12:17: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1 11:53
【上尾即近体诗律最后一字平仄相对】?
平韵诗可以说成是平仄相对,仄韵诗难道也要平仄相对吗?


梁大同时刘滔说过:‘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4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8-1-11 12: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8-1-11 13:00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8-1-11 12:17
梁大同时刘滔说过:‘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 ...

梁大同时刘滔说过:‘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

刘韬【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的说法,
就等于【二四平仄相对】吗?

不但永明体大量存在【二四同平句】和【二四同仄句】,

唐近体依旧大量存在【二四同平句】和【二四同仄句】!

点评

二四异声包含了二四平仄相对,有专家统计过,齐梁以后二四平仄相对的比例达百分之八九十,律句逐渐形成,初唐以后又产生了联间粘的格律,近体律就形成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 13:24
虽不等于【二四平仄相对】,但为平仄相间打好了基础,由自然遵守到有意规划有一个过程,正如格律唐初已成,但定型却拖到百年之后一样。要历史发展眼光去看待,动画地看,不幻灯的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 13: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8-1-11 1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1 12:57
梁大同时刘滔说过:‘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

刘韬【第二字与第 ...

虽不等于【二四平仄相对】,但为平仄相间打好了基础,由自然遵守到有意规划有一个过程,正如格律唐初已成,但定型却拖到百年之后一样。要历史发展眼光去看待,动画地看,不幻灯的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8-1-11 13:24: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8-1-11 12:57
梁大同时刘滔说过:‘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

刘韬【第二字与第 ...

二四异声包含了二四平仄相对,有专家统计过,齐梁以后二四平仄相对的比例达百分之八九十,律句逐渐形成,初唐以后又产生了联间粘的格律,近体律就形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0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