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8-1-31
威望1338
金钱4584
贡献3142
金牌会员
 
威望- 1338 点
贡献- 3142 次
金钱- 4584 枚
|
发表于 2018-2-2 11:1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可是王了一先生的原话哦: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王了一先生这段话呢?吟者试做如下解析,与真正有志于为诗的朋友们分享: 首先,古人押韵为什么要依照韵书呢?一言以蔽之,通语普及程度不逮也。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这应是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此处所谓“官韵”是指平水韵吗?基本不是。唐宋时候不是,平水韵成书时已是金宋末年。元明两朝也不是,元朝属异族统治,自不待言,朱明王朝曾经试图复原中州雅音,因现实语音变化较大未果。直至满清,才又推出理论上依托唐宋正音的中古平水韵,惜乎现实语音又已进一步变异,诚如王了一先生所言,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大家看看,至迟从那时起,依据平水韵表押韵就已成不合理之事,何况晚清官话确立北京音之后,业已不伦不类的传统读书音逐渐销声匿迹了呢?更何况新中国成立至今,连历代读书音的发祥地洛阳地区的语音都已今非昔比,面目全非,平水韵表只能起到书面上厘定平仄的作用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