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043|回复: 165

三羊转载山有乔松的新作《25异声与24异声》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3-1-24 09: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1-27 09:36 编辑

山有乔松25异声与24异声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6808&extra=page%3D1

25异声与24异声均出于《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的蜂腰条下:

    刘氏曰:“蜂腰者,五言诗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古诗曰:‘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是也。此是一句中之上尾。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即其义也。刘滔亦云:‘为其同分句之末也。其诸赋颂,皆须以情斟酌避之。如阮 《止欲赋》云:“思在体为素粉,悲随衣以消除。”即“体”与“粉”、“衣”与“除”同声是也。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刘滔又云:‘四声之中,入声最少,余声有两,总归一入,如征整政只、遮者柘只是也。平声赊缓,有用处最多,参彼三声,殆为大半。且五言之内,非两则三,如班婕妤诗曰:“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其常也。亦得用一用四:若四,平声无居第四,如古诗云:“连城高且长”是也。用一,多在第二,如古诗曰:“九州不足步”此,谓居其要也。然用全句,平上可为上句取,固无全用。如古诗曰:“迢迢牵牛星”,亦并不用。若古诗曰:“脉脉不得语”,此则不相废也。犹如丹素成章,盐梅致味,宫羽调音,炎凉御节,相参而和矣。’”

    这个刘氏应是刘善经,刘氏在这里援引了沈约的原话‘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以说明25处应该异声,这点是无须怀疑的,不过在以下的句例中能看出的是沈约这段话原意应该是对前代诗赋句式上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不只是在说声病还说其语法,因为于沈约前代而言声意相谐是其根本,刘氏在这里援引以说明25须异声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若有心去考证的话也能发现汉魏之五言从语法角度而言可以说是绝大多数都是符合沈约的‘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这个原则的,想在这个原则之外找其它语法结构的例子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前人优秀的东西被后世所传承这是历史规律,尤其是在新学说的提出时尤显其重要,否则的话就可能被责为游谈无根和割裂历史了,如此的话新学说就很难得到推广,所以沈约的‘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这个语法原则在南北朝被继承下来了,同样的是,在南北朝如果想在这个原则之外找其它语法结构的例子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只有到了开放、包容而有勇于探索、出新的唐代才极为罕见地出了些突破这个原则的例子,如‘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又逮至后世,随着七言律绝的出现和发展又出现了313的蜂腰句式,诗至当代则就有些不太讲究了,可能什么语法句式都能被随意用了,但绝大多数仍脱离不了上二下三这个原则,可见,优秀的东西是可以跨越时空而被认可和得以传承的。

    24异声也出于《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的蜂腰条下的刘滔亦云:‘。。。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如魏武帝《乐府歌》云:“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是也。’,据当代学者葛晓音的研究、统计发现,四声碎用的24异声在永明前期就存在,但占比极少,大约在大同年间,四声碎用的24异声却呈现出了井喷之势,可见刘滔的“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的影响之大,如上所说,前人优秀的东西被后世所传承这是历史规律,这个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初唐末期所形成的近体律诗--虽然近体律诗已经由四声碎用变成了平仄二元。

    哪么,25异声还有用处吗?有,还是如上所说,前人优秀的东西被后世所传承这是历史规律,只是这个25异声在24异声的光环下已经褪变了不再是主要的理论而成了次要的次级理论,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后来的齐梁调声中可见25同声的现象但大多数仍然尊从25异声这个原则。又逮至近体形成,这个原则仍被继承,只是近体已经是由四声碎用演变为平仄二元化了,在这样的不断演变下,25异声又再次退化而成了只是技巧性的问题而不再是声律上的原则问题,如此才能解释为什么在近体中会比较多见25同仄【即同上、同去、同入】的现象。

    王力先生在答读者问中曾经指出: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并没有规定必须这样做,但诗人自己大约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范文澜同志在《文心雕龙·声律》注中引曹植《赠白马王彪》:“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情诗》:“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稀”,并且说:“皆音节谐和,岂尽出暗合哉?”这可以说是律句的萌芽。后来诗人们继续从声律方面揣摩,逐渐积累经验,到了庾信等人的时代,已经有整套经验了,但是还没有规定为格律。到了初唐的末期,才明白定为格律。在论及平仄的随意度的同时也指出:我们要注意把技巧和格律区别开来,这些讲究只是技巧。王力先生在论及上尾时也指出了技巧这一点: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比失对为轻,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在科场中并不认为不合式,一般人也不注意,然而为某一些诗论家所排斥,就是上尾(注十九)。汉字才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格式中虽然只论平仄,但是做起仄韵诗来,仍然应该分辨上去入,上声和上声为韵,去声和去声为韵,入声和入声为韵;偶然有些上去通押的例子,那是变例。现在反过来谈平韵诗,平韵诗虽然在原则上不必考虑句中各字的上去入三声,但是有些人觉得一句之中,四声递用,乃是艺术的最高峰;所谓四声递用,就是尽可能在一句的五个字或七个字之内,具备平上去入四声,而且相间地应用。四声的递用和上尾的避忌,应该不能算为一种诗律,四声的递用只能认为某一些诗人的作风,上尾的避忌,至多也只能认为技巧上应注意之点。

    以上套色的部分我并不否认存在着“断章取义”的成分,但其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可以看出的是王力先生在格律上必然要求和技巧性上是很分明的,这样的“断章取义”并不是割裂了王力先生的观点而只是省去了大量引用原文的麻烦,这跟理论中常见的断章取义错误论证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所以仍可作为论证上的依据,据此而推论出25异声又再次退化而成了只是技巧性的问题而不再是声律上的原则问题就不会流于游谈无根之虞。在这个技巧上也就可以解释近体律诗的三仄脚为什么会被大多数人认同上去入间用为最理想的状态,如潮平两岸阔之类,当然,据此也大致能推导出汉语诗律之近体并不是25异声和24异声两套系统而是一个系统下的主次问题,换句话来说即是格律上必然要求和技巧上的并存之关系问题。

    随着诗体的改变原有诗体的一些规则也会随之改变,譬如二五异声也许是沈约时代的声律要求,但随着刘滔的二四异声提出而退化,诗体上进入调声的齐梁体,又随着初唐平仄的提出,碎用四声的二四异声渐渐被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所取代,诗体上也渐被进入了‘廻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律诗时代,原有的二五异声和碎用四声的二四异声则退化成次级理论或仅仅成为了技巧性的存在而只具参考意义而非格律上的必然要求。如果延着这个思路推导下去的话,或许还能发现更多,譬如八病,宋代的严羽便提出了弊法不足据的观点,其它如长撷腰长解蹬之病可依此类推,但要说明的是,此病那病的随着诗体的改变虽已退化为技巧,既然是病且被一代代的诗家和诗评家所提起,能避还是应该尽量避的,诗词是审美的,所谓诗法惟变,变化多端才更符合审美理想。

    首先我得先承认这不是个经过充分论证的成熟理论而只是想法、看法,所以也就从略了举例并分析、演绎、归纳等诸般步骤,也所以才有必要进行探讨,当然也可作为一个对于25异声和24异声的演变及其关系之参考的存在。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1-25 07:3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外谈诗 于 2023-1-25 08:05 编辑

古代诗法著作里就是先列平仄,后列八病,平仄是基本格律,八病属于更高级讲究,存而不究。王力上尾病可能含义不同,上尾是一直讲究的格律,“齐梁以来未有犯者,犯上尾病者,文人以为未入文途也”

点评

【峰·华】两字同平犯【上尾】 秀华亭 盛唐·李白 五言律诗 遥望九华峰,诚然是九华。 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 何当馀荫照,天造洞仙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5 15:49
王力所说的【上尾】实际是【鹤膝】,近体诗并不讲究【鹤膝】! 王力《汉语诗律学》第十一节  上尾   11·1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比失对为轻,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在科场中并不认为不合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5 15: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15: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1-25 07:35
古代诗法著作里就是先列平仄,后列八病,平仄是基本格律,八病属于更高级讲究,存而不究。王力上尾病可能含 ...

王力所说的【上尾】实际是【鹤膝】,近体诗并不讲究【鹤膝】!
王力《汉语诗律学》第十一节  上尾
  11·1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比失对为轻,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在科场中并不认为不合式,一般人也不注意,然而为某一些诗论家所排斥,就是【上尾】(注十九)。
  11·2汉字菜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格式中虽然只论平仄,但是做起仄韵诗来,仍然应该分辨上去入,上声和上声为韵,去声和去声为韵,入声和入声为韵;偶然有些上去通押的例子,那是变例。现在反过来谈平韵诗,平韵诗虽然在原则上不必考虑句中各字的上去入三声,但是有些人觉得一句之中,四声递用,乃是艺术的最高峰;所谓四声递用,就是尽可能在一句的五个字或七个字之内,具备平上去入四声,而且相间地应用,比如董文焕声调四谱所举杜审言的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1·2若依照这诗做成一个谱,就是:
  入上去平平,
  平平入去平。
  平平入上去,平上去平平。
  入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入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平。
  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七句都是四声俱全;第二句和第六句不能四声俱全,因为第一字若用仄声就犯了孤平。入句中,没有一句的形式是完全相同的,可说是尽了错综变化之妙,如果七言诗也依照这个办法,更可能做到句句四声俱全,因为七言比五言多了两个字,B式句子四声俱全也不至于犯孤平了。
  11·3介理,为了声调的极端和谐,却给予诗人一种不可忍受的束缚。这种诗偶然做一首则可,首首如此则势所不能。咱们只能尽可能避免两个同调的仄声在一起,如上上,去去,入入等;一句之中四声俱全,几乎可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11·4另有一种四声递用的说法是比较地合于事实的,朱彝尊说: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俱全;单句就是出句;如果首句入韵,句脚用平声,就是单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了,必字有语病,杜诗并非每首如此,只能说是多数如此,例如:
  11·5(甲)五律。
  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去),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入),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上),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入),女婿近乘龙。
  (注意:首句若不入韵,势必有两个出句句脚的声调相同,但声调相同的句脚必须隔离,象这诗颔联出句句脚用入声,须至尾联出句句脚方得用入声。)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
  一匮功盈尺(入),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上),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入),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去),佳气日氤氲。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上),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去),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入),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上),泓下亦龙吟。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平)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入),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上),万里可横行。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入),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上),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去),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上),重与细论文。
  西郊
  时出碧鸡坊(平),
  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去),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入),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上),疏懒意何长。
  出郭
  霜露晚凄凄(平),
  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去),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上),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入),还与旧乌啼。
  徐步
  整履步青芜(平),
  荒庭日欲晡。
  芹泥随燕觜(上),花蕊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入),吟诗信杖扶。
  敢论才见忌(去),实有醉如愚。
  玩月呈汉中王
  夜深露气清(平),
  江月满江城。
  浮客转危坐(上),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去),乌鹊自多惊。
  欲得淮王术(入),风吹晕已生。
  11·6(乙)七律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平),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上),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去),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入),翠管银罂下九霄。
  曲江
  一片花飞减却春(平),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上),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去),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入),何用浮荣绊此身?
  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平),
  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入),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去),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上),老大徒伤未拂衣。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上),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去),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入),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去),退食从容出每迟。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平),
  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上),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入),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去),相对柴门月色新。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去),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上),长使英雄泪满襟。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
  暮倚高楼对雪峰(平),
  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上),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入),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去),大向交游万事慵。
  11·7我们所举的例子尚不及实际的一半,可见决不是偶合的,非但杜甫如此,初唐和盛唐的诗人也往往如此,现在力量举数例,以见一斑:
  11·8(甲)五律
  王家少妇  崔颢
  十五嫁王昌(平),
  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去),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入),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上),度日不成妆。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綦毋潜
  持衡出帝畿(平),
  星指夜郎飞。
  神女云迎马(上),荆门雨湿衣。
  听猿收泪罢(去),系雁待书稀。
  蛮貊虽殊俗(入),知君肝胆微。
  题融公兰若  孟浩然
  精舍买金开(平),
  流泉绕砌回。
  芰荷薰讲席(入),松柏映香台。
  法雨晴飞去(去),天花昼下来。
  谈玄殊未已(上),归骑夕阳催。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平),
  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去),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入),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上),何日复同游?
  11·9(乙)七律。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宗楚客
  玉楼银榜枕严城(平),
  翠盖红旗列禁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入),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上),云里孤峰类削成。
  幸睹八龙游阆苑(去),无劳万里访蓬瀛。
  灉湖山寺  张说
  空山寂历道心生(平),
  虚谷迢遥野鸟声。
  禅室从来尘外赏(上),香台岂是世中情。
  云间东岭千寻出(入),树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去),不将萝薜易簪缨。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平),
  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去),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入)?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竟寻彭泽宰(上),陶然共醉菊花杯。
  奉和杜相公发益州  岑参
  相公临戎别帝京(平),
  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上),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去),川柳万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入),须知明主待持衡。
  赠郭将军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平),
  入掌银台护紫微。
  平明拂剑朝天去(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入),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上),相逢且欲醉春晖。
  春园家宴  张谓
  南园春色正相宜(平),
  大妇同行少妇随。
  竹里登楼人不见(去),花间觅路鸟先知。
  樱桃解结垂檐子(上),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入),参差笑杀郢中儿。
  (张谓诗,出句上去入俱全者甚多。)
  11·10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这是理想的形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的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注二十]。邻近的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句而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这种最严重的【上尾】,唐诗里并不多见,现在试举数例如下:
  11·11(甲)五律。
  题慎言法师故房  储光羲
  精庐不住子(上),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上),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上),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上),时时闻异香。
  石瓮亭  储光羲
  遥山起真宇(上),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上),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上),焚香期化心。
  寻洪尊师不遇  刘长卿
  古木无人地(去),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案(去),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去),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见(去),何处化丹砂。
  对酒寄严维  刘长卿
  陋巷喜阳和(平),
  衰颜对酒歌。
  懒从华发乱(去),闲任白云多。
  郡简容垂钓(去),家贫学弄梭。
  门前七里濑(去),早晚子陵过。
  题辨觉精舍  储光羲
  朝随秋云阴,
  乃至青松林。
  花阁空中远(上),方池岩下深。
  竹风乱天语(上),溪响成龙吟。
  试问真君子(上),游山非世心。
  11·12(乙)七律。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上),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上),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上),贾谊何须吊屈平。
  (谈【上尾】者,多举此诗为例。)
  11·13到了宋代,四声递用的形式大约已经不为一般人所知,于是【上尾】的毛病甚多,邻近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的已经不胜枚举,即以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而三个相同者而论,也就不少,现在试举例如下:
  11·14(甲)五律。
  游鹤山院  陈师道
  积石横成岭(上),行杨密映门。
  人声隐林杪(上),僧舍远云根。
  顿摄尘缘尽(上),方知象教尊。
  只应羊叔子(上),名字与山存。
  题福岩  张栻
  掷钵峰前寺(去),肩舆几度来。
  楼台还旧观(去),杉桧抚新栽。
  湘水堂堂去(去),秋山面面开。
  裴徊千古思(去),风壑有余哀。
  11·15(乙)七律。
  日长简仲咸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
  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去),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去),月上东楼酒一罇。
  不是同年来主郡(去),此心牢落共谁论。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
  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後山争出(入),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入),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乖醉携嘉客(入),踏雪来看群玉峰。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  曾巩
  月明如昼露叶浓,
  锦帐名郎笑语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上),玉人春困倚东风。
  红云灯火浮沧海(上),碧水楼台浸远空。
  白发蹉跎欢意少(上),强颜犹入少年丛。
  金陵怀古  王安石
  天兵南下此桥江,
  敌国当时指顾降。
  山水雄豪空复在(上),君王神武自难双。
  留连落日频回首(上),想像余墟独倚窗。
  却怪夏阳才一苇(上),汉家何事费罂缸。
  郊行即事  程伯子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去),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去),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去),不妨游衍莫忘归。
  11·16四声的递用和【上尾】的避忌,应该不能算为一种诗律,四声的递用只能认为某一些诗人的作风,【上尾】的避忌,至多也只能认为技巧上应注意之点,相传,【上尾】为沈约所谓八病之一,但是,当时所谓【上尾】,也许根本不是本节里所述的意思,诗格云,【上尾】者,谓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古诗不限用平韵,出句也不限用仄脚,所以五言第五字和第十字有同声的可能,若依这个说法,下列古诗十九首的句里可认为【上尾】:
  令德唱高言(平),识曲听其真(平)。
  昔为倡家女(上),今为荡子妇(上)。
  洛中何郁郁(入),冠带自相索(入)。
  人生忽如寄(去),寿无金石固(去)。
  十九首是五言诗的主臬,沈约似乎不该规定一个排斥它们的形式的规律。不过,若依这种说法,则现在所谓【上尾】和沈约所谓【上尾】,倒有几分相象,因为都是着重在指句脚的雷同,但因近体诗出句限用仄脚,对句限用平脚,除首句入韵的情形外,本来没有雷同的可能,所以自然要认第五字第十五字同声为【上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5 15: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1-25 07:35
古代诗法著作里就是先列平仄,后列八病,平仄是基本格律,八病属于更高级讲究,存而不究。王力上尾病可能含 ...

·】两字同平犯【上尾
秀华亭 盛唐·李白
五言律诗
遥望九华,诚然是九
苍颜耐风雪,奇态灿云霞。
曜日凝成锦,凌霄增壁崖。
何当馀荫照,天造洞仙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6 11: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四只能指平仄不同,不能称二四异声!

点评

三羊以为,山有乔松的24异声,应该是含糊其辞的两个概念: 一是大同刘滔的【24异四声】,一是明朝真空【24异平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12: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12: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1-26 12:3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6 11:39
二四只能指平仄不同,不能称二四异声!

三羊以为,山有乔松的24异声,应该是两个概念:
一是大同刘滔的【24异四声】,一是明朝真空【24异平仄】!


因为山有乔松原文《25异声与24异声》的第四段里有:
特别说明的一段话【四声碎用的24异声】!

点评

叙述混乱,自己就概念不清,什么是异声,什么是平仄,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就想在诗诗理论上混过出点名气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1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6 1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6 12:01
三羊以为,山有乔松的24异声,应该是两个概念:
一是大同刘滔的【24异四声】,一是明朝真空【24异平仄】! ...

叙述混乱,自己就概念不清,什么是异声,什么是平仄,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就想在诗诗理论上混出点名气来!

点评

懒得跟你瞎扯,自己打自己的老脸去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4907&highlight=%E4%BA%8C%E4%BA%94%E5%BC%82%E5%A3%B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14:36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4%E5%BC%82%E5%A3%B0  发表于 2023-1-26 1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6 14: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6 15:4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6 13:18
叙述混乱,自己就概念不清,什么是异声,什么是平仄,东抄一段,西抄一段,就想在诗诗理论上混出点名气来 ...

懒得跟你瞎扯,自己打自己的老脸去,打疼了再跟大家说说你的人品得有多烂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4%E5%BC%82%E5%A3%B0

点评

《五言二五异声律论并不成立》三羊已经提起! 实话实说,金筑子简直太不像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19: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6 14:36
懒得跟你瞎扯,自己打自己的老脸去,打疼了再跟大家说说你的人品得有多烂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 ...

《五言二五异声律论并不成立》三羊已经提起!
实话实说,金筑子简直太不像话!

点评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之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沉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20:46
三羊再提一次也不算多:如何个二五异声法又不成立了?那剩下的不就只有二四四声律了? 平上去入平?上平去入上?去上平入去?入平上去入?还可以推导出多少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2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6 2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26 19:43
《五言二五异声律论并不成立》三羊已经提起!
实话实说,金筑子简直太不像话! ...

三羊再提一次也不算多:如何个二五异声法又不成立了?那剩下的不就只有二四四声律了?
平上去入平?上平去入上?去上平入去?入平上去入?还可以推导出多少种?

点评

《五言二五异声律论并不成立》,这不是你金筑子说的吗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21: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6 2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6 22:16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3-1-26 19:43
《五言二五异声律论并不成立》三羊已经提起!
实话实说,金筑子简直太不像话! ...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之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沉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酷裁八病,碎用四声,这是有据可查的,不以无知者为转移。皎然距南北朝时代并不是很远,后世即便名如王力都未敢在平仄上完全泯灭碎用四声的痕迹,1是在仄韵的押韵仍须细分四声,2是在白脚句末的四声递用说上仍须细分四声,有据的抹煞不了,无据的如何瞎扯都没用,这才是理论中的科学态度。


点评

酷裁八病,碎用四声,这是有据可查的,不以无知者为转移。皎然距南北朝时代并不是很远,后世即便名如王力都未敢在平仄上完全泯灭碎用四声的痕迹,1是在仄韵的押韵仍须细分四声,2是在白脚句末的四声递用说上仍须细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09: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21: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1-26 22:10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6 20:01
三羊再提一次也不算多:如何个二五异声法又不成立了?那剩下的不就只有二四四声律了?
平上去入平?上平去入上?去上平入去?入平上去入?还可以推导出多少种?
实在看不懂金筑子要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7 0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6 20:46
明四声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 ...

酷裁八病,碎用四声,这是有据可查的,不以无知者为转移。皎然距南北朝时代并不是很远,后世即便名如王力都未敢在平仄上完全泯灭碎用四声的痕迹,1是在仄韵的押韵仍须细分四声,2是在白脚句末的四声递用说上仍须细分四声,有据的抹煞不了,无据的如何瞎扯都没用,这才是理论中的科学态度。
-----------------
这是三羊转贴钓鱼的原文。三羊举例一首古人仄韵诗之诗句,来看这句子如何做刭“四声碎用”的?入平上去入?入上平去入……三羊找出古人的四声碎用句子来。

点评

你连话都说得一桶浆糊,论个毛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0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0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7 09:22
酷裁八病,碎用四声,这是有据可查的,不以无知者为转移。皎然距南北朝时代并不是很远,后世即便名如王力 ...

你连话都说得一桶浆糊,论个毛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7 09: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话说的不明白,你提出此理论就更有说明白的必要。近体诗,只讲二四平仄律,即平对上去入;接你说的二四异声说,四声碎用于诗句,我就不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09: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山有乔松的指令,原文《25异声与24异声》添加了如下文字:
    随着诗体的改变原有诗体的一些规则也会随之改变,譬如二五异声也许是沈约时代的声律要求,但随着刘滔的二四异声提出而退化,诗体上进入调声的齐梁体,又随着初唐平仄的提出,碎用四声的二四异声渐渐被平仄二元的二四异声所取代,诗体上也渐被进入了‘廻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律诗时代,原有的二五异声和碎用四声的二四异声则退化成次级理论或仅仅成为了技巧性的存在而只具参考意义而非格律上的必然要求。如果延着这个思路推导下去的话,或许还能发现更多,譬如八病,宋代的严羽便提出了弊法不足据的观点,其它如长撷腰长解蹬之病可依此类推,但要说明的是,此病那病的随着诗体的改变虽已退化为技巧,既然是病且被一代代的诗家和诗评家所提起,能避还是应该尽量避的,诗词是审美的,所谓诗法惟变,变化多端才更符合审美理想。


点评

就依三羊补充的:那么,在‘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前为二四异声、四声碎用,那么,请三羊举一首古人诗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7 10: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1-27 10:08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3-1-27 09:39
依照山有乔松的指令,原文《25异声与24异声》添加了如下文字:
    随着诗体的改变原有诗体的一些规则也会 ...

就依三羊补充的:在‘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前为二四异声、四声碎用,那么,请三羊举一首古人诗看看?

点评

这个问题,金池长老最好问山有乔松! 原文是山有乔松,添加也是山有乔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2: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7 10:07
就依三羊补充的:在‘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前为二四异声、四声碎用,那么,请三羊举一首古人诗看看?
...

这个问题,金池长老最好问山有乔松!
原文是山有乔松,添加也是山有乔松!

点评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想理他,随手找首沈约的诗都能说明问题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 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 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妇、玉,24异声,妇、匣,25异声。 妇、无,24异声,妇,事,25异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13: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7 15:20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3-1-27 12:59
这个问题,金池长老最好问山有乔松!
原文是山有乔松,添加也是山有乔松! ...

心术不正还问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想理他,随手找首沈约的诗都能说明问题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
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
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妇、玉,24异声,妇、匣,25异声。
妇、无,24异声,妇,事,25异声。【妇在永明末之前只读上声,去声是永明末从上声中分化出来的】
镜、蛾,24异声,镜、眉,25异声。
人、安,24同声,人、卧,25异声。
长、自,24异声,长、私,25同声【平声同声非病】。

三羊要是有兴趣可以再去分析一下沈约的别范安成的四声碎用分析

点评

大妇拂玉匣,----妇玉二四异声 中妇结罗帷。----妇罗二四仄平 小妇独无事,----妇无二四仄平 对镜画蛾眉。----镜蛾二四仄平 良人且安卧,----人安二四平平 夜长方自私。----长自二四平仄 ----------------- 此诗本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4: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7 14: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7 13:11
心术不正还问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想理他,随手找首沈约的诗都能说明问题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

大妇拂玉匣,----妇玉二四异声
中妇结罗帷。----妇罗二四仄平
小妇独无事,----妇无二四仄平
对镜画蛾眉。----镜蛾二四仄平
良人且安卧,----人安二四平平
夜长方自私。----长自二四平仄
-----------------
此诗本来就是产生于沈约四声论之前,既不讲四声平仄,也不讲四声碎用!用二四异声或二四平仄去标注它都无规律可循,因此它并不是一首格律诗。

点评

怎么证明【此诗本来就是产生于沈约四声论之前,既不讲四声平仄,也不讲四声碎用】??? 谁说过这是一首格律诗了?连格律诗诞生于何时都不知道还瞎扯蛋什么格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4: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14: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7 14:5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7 14:44
大妇拂玉匣,----妇玉二四异声
中妇结罗帷。----妇罗二四仄平
小妇独无事,----妇无二四仄平

怎么证明【此诗本来就是产生于沈约四声论之前,既不讲四声平仄,也不讲四声碎用】?大嘴一张就什么都敢乱说??

谁说过这是一首格律诗了?连格律诗诞生、形成于何时都不知道还瞎扯蛋什么格律

点评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新唐书·文艺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4:58
就它的格式而言说它与四声论无关。就算是今日的三羊如此写一首,也与四声论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4: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7 14: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1-27 14:58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7 14:49
怎么证明【此诗本来就是产生于沈约四声论之前,既不讲四声平仄,也不讲四声碎用】?大嘴一张就什么都敢乱 ...

就它的格式而言说它与四声论无关。就算是今日的三羊如此写一首,也与四声论无关!这种格式只能产生于永明体之前!

点评

怎么证明这种格式只能产生于永明体之前?永明体不是源于沈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4: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14: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7 14:49
怎么证明【此诗本来就是产生于沈约四声论之前,既不讲四声平仄,也不讲四声碎用】?大嘴一张就什么都敢乱 ...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新唐书·文艺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唐才子传
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汉人五言诗始自苏武、李陵也。
瀛奎律髓
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字字细密。

黄鹤楼志·人物篇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曾任湖北蕲州刺史,官至考功员外郎。与沈佺期齐名,时称“沈宋”,擅长五言律诗,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有《宋学士集》。早年奉使南行过江夏时曾作五律《汉江宴别》一首。

什么都不懂就去多读书,把律诗、近体律诗往前推至隋及南北朝纯属瞎扯蛋

点评

你再抄这许多在我面前都是无用的:只要是用沈约四声论成诗者,就只有二四平仄律,不存在二四异声律和四声碎用律!你们就找不出一首有规律的二四异声律和四声碎用律的诗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5: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14: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7 14:55
就它的格式而言说它与四声论无关。就算是今日的三羊如此写一首,也与四声论无关!这种格式只能产生于永明 ...

怎么证明这种格式只能产生于永明体之前?永明体不是源于沈约?

点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5: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15: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7 15:06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7 14:59
怎么证明这种格式只能产生于永明体之前?永明体不是源于沈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沈约
【生卒】:441~513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璞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仕宋,为安西外兵参军。齐时,累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与萧衍、谢朓等同在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入梁,拥立萧衍(梁武帝)有功,为尚书仆射,迁尚书令,转左光禄大夫。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张大嘴就什么都敢乱扯,多读书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7 15: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7 14:58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 ...

你再抄这许多在我面前都是无用的:只要是用沈约四声论成诗者,就只有二四平仄律,不存在二四异声律和四声碎用律!你们就找不出一首有规律的二四异声律和四声碎用律的诗来!

点评

沈约有平仄之论?有二四平仄律之论? 无稽之谈,胡说八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15: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7 16:13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7 15:08
你再抄这许多在我面前都是无用的:只要是用沈约四声论成诗者,就只有二四平仄律,不存在二四异声律和四声 ...

沈约还是沈约时代有平仄之论?沈约还是沈约时代有二四平仄律之论?

无稽之谈,胡说八道

永明至齐梁时代本来就是论四声、避八病,按王力的话来说是律句是逐渐形成的,起初只是技巧,不是格律,并没有规定必须这样做,但诗人自己大约是有意识地这样做的。,论四声、避八病还远没到律句的形成,哪来的二四异声律和四声碎用律?又哪来的二四异声律和四声碎用律的必然规律了?
都没影的事还怎么找?让你去抓只鬼来见人你能抓?

无论是沈约还是沈约时代连个平仄之论的影都见不到一个,更不用说沈约时代有二四平仄律之论的鬼影了,信口雌黄才是对你有用的,如此胡说八道就想在诗诗理论上混出点名气来?找家精神康复中心先吧





点评

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浮声为平声,切响为上去入声。另:宮商角征羽,宫商为平声,角征羽为上去入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27 18: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3-1-27 18:50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7 15:10
沈约还是沈约时代有平仄之论?沈约还是沈约时代有二四平仄律之论?

无稽之谈,胡说八道

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浮声为平声,切响为上去入声。另:宮商角征羽,宫商为平声,角征羽为上去入声。
按你的理论,沈的四声论白忙活了?!

点评

关于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三羊记得九门老师专门为你金筑子翻译,并证明浮声切响不是平仄关系!你金筑子怎么还是敝帚自珍自己的臆断臆测臆想臆造呢? 沈约的“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9:20
【浮声为平声,切响为上去入声】的依据在哪呢?在哪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9: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7 19: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7 19:4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7 18:48
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浮声为平声,切响为上去入声。另:宮商角征羽,宫商为平声,角征羽为上去入声。
按你 ...

【浮声为平声,切响为上去入声】的依据在哪呢?在哪呢?
【宫商为平声,角征羽为上去入声。】都不用你说了,地球人都懂,问题是上、下平哪个为宫、哪个为商了?问题是,沈约时代有韵书遗世吗?你又是怎么知道沈约时代的韵书何为宫商、何为去入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7 19: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1-27 18:48
前有浮声,后必切响。浮声为平声,切响为上去入声。另:宮商角征羽,宫商为平声,角征羽为上去入声。
按你 ...

关于沈约的【前有浮声,后须切响】,三羊记得九门老师专门为你金筑子翻译,并证明浮声切响不是平仄关系!你金筑子怎么还是敝帚自珍自己的臆断臆测臆想臆造呢?
    沈约的“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点评

问:萧亭先生曰“所云以音节为顿挫者,此为第三第五等句而言耳。盖字有抑有扬,如平声为扬,入声为抑,去声为扬,上声为抑。凡单句住脚字,必错综用之,方有音节,如以入声为韵,第三句或用平声,第五句或用上声,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7 1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4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