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三羊

三羊转载山有乔松的新作《25异声与24异声》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29 15: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1-29 14:44
24平仄律留在文字上的理论,可能是没有,但也不是无据可依,无理可依。

刘滔的【24异四声】的确优于沈约的【25异四声】!
沈约当时为何确定【24异四声】,而确定【25异四声】呢?
这个问题在下三羊恭请苏版认真仔细全面考虑一下!

点评

你说节奏是23,人家说节奏是221,再与别人交流,就不必要。节奏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说的再多都是瞎子点灯。  发表于 2023-12-23 00:02
只有讲明了近体诗五言的声律节奏确实是二三,才能对近体诗的格律作进一步的研究,否则,说得再多,也没有意义,只会陷入无谓的争吵中。  发表于 2023-12-22 23:48
羊兄,请你就24优于25作具体说明。可将文字发小窗给我,谢谢了。  发表于 2023-12-22 2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9 23: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9 23:31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1-27 23:09
沈约的二五异声(即蜂腰病),刘滔的二四异声,指的是四声相异,二五异声的蜂腰病在科举中用过,但蜂腰病在 ...

一直有个可能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无论是作文大体还是文镜秘府论中所载的都有明显的齐梁遗风,推论是初唐对前代诗体的总结和升华,主要说下升华,一是完成了平与上去入的对举,这对于稍后平仄的形成有极大意义,二是对八病中的前四病进行了升华,从而制定出了拈二之诗律,三是拈二诗律的制定对齐梁体和初唐早期中存在的没有必然的对、粘规则进行了纠正和有了个约束,这也对稍后律诗的形成有极大意义,四是之所以不定句律是因为初唐还没形成律诗而只有调声的格诗,所以也就对粘二的后三不再细分,只有到了廻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律诗形成,律诗与格诗才渐次分野,于有唐一代而言是格诗和律诗并存的,科考也是格诗和律诗并存的,所以,无论是作文大体和文镜秘府论于后人的角度观察的话也都是格诗和律诗并存的诗律,即便是再后来的宋代贡举条式仍是这样的不制定律句的局面,这点应该也跟有宋一代既考律诗也考格诗不无关系。

如喜欢的就探讨一下吧

点评

你说的格诗是不是齐梁体?《作文大体》有平他谱,《文镜秘府论》有五,七言尖头律,这都是指近体诗律,现代近体律有粘律和替律,粘律在《文镜秘府论》有明确规定,指第二字相粘,到清代依然这么表述,一脉相承。至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0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29 23: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29 23:32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1-29 14:44
24平仄律留在文字上的理论,可能是没有,但也不是无据可依,无理可求。

       最直接的有 【24四 ...

请苏版参看一下122楼,希望探讨一下,也可移步晴耕雨读版以免三羊贩卖他的25大法打扰
大中华诗词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http://www.hksc888.com/forum.php ... ;extra=#pid298254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1-30 07:2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9 23:11
一直有个可能不是很成熟的想法,无论是作文大体还是文镜秘府论中所载的都有明显的齐梁遗风,推论是初唐对 ...

你说的格诗是不是齐梁体?《作文大体》有平他谱,《文镜秘府论》有五,七言尖头律,这都是指近体诗律,现代近体律有粘律和替律,粘律在《文镜秘府论》有明确规定,指第二字相粘,到清代依然这么表述,一脉相承。至于替律,唐代文献没有明确说明,这也是三羊一直诟病的,唐代《诗章中用声法式》,宋代《贡举条式》对句律的表述都不是交替律,这些已经涉及到平仄安排,说他们与近体律无关是勉强的。明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是对唐代《诗章中用声法式》的简化,现代人由此归纳出交替律,所以替律是现代观念。

点评

格诗是齐梁体,《作文大体》的平他谱之所以说平他而不言平仄正有其妙处,他即它,其他或其它之意,《文镜秘府论》的诗律所述也类似,都没有明确的平仄表述,说明只是完成了平与其它三声的对举,离平仄还有一小步没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30 08: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3-1-30 09:15 编辑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1-30 07:24
你说的格诗是不是齐梁体?《作文大体》有平他谱,《文镜秘府论》有五,七言尖头律,这都是指近体诗律,现 ...

格诗是齐梁体,《作文大体》的平他谱之所以说平他而不言平仄正有其妙处,他即它,其他或其它之意,《文镜秘府论》的诗律所述也类似,都没有明确的平仄表述,说明只是完成了平与其它三声的对举,离平仄还有一小步没完成,这点很关键,另一点是无论是《作文大体》的平他谱及其诗例都有齐梁体,《文镜秘府论》的《诗章中用声法式》也类似,客观上虽具有了比较明显的二四平仄交替的特征却又不完全如此,至于拈二也是此现象,只说其前二而不论后三,这些说明一个问题,要说他们是律诗的证据总嫌理据不足,要说他们不是律诗的证据又具备律诗的好些特征,总是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贡举条式》明显是在沈宋之后几百年,可以说律诗已经定型了,至于《贡举条式》对句律的表述都不是交替律却也已经涉及到了平仄安排,这也是令人迷惑的地方,所以才怀疑这三者都是沈宋律诗和齐梁体的综合表述,也可以说是模糊表述,既适于沈宋律诗也适于齐梁体,也所以才总是带有对八病中如蜂腰鹤膝等的解释。

唐宋都是既考律体也考齐梁体,这点很关键,如不是这样的综合表述或者模糊表述的话就会很费事,这对于惜墨如金的古人来说不太可能,当然,古代的诗话也多是这样,造成后人的索解不易,须相互印证才能去得结论
有明一代已经不考诗赋了,时间上也是宋后的百多年,所以出现平谱与仄谱共存也就不奇怪了
三羊的怀疑与质疑要说其全无道理也不客观,但抛出25大唐律就明显荒唐了,正如苏版所说,早在刘滔的24同声之病甚于蜂腰都能说明24的异声早就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

言之凿凿地说《作文大体》的平他和《文镜秘府论》的平与三声对举就是平仄明显是以今律古之误,这点于理论而言并不可取。

当然,以上不持定论,要是有其它文献佐证就好了,或者说当代学者对《作文大体》《文镜秘府论》《贡举条式》这些的研究也可以参考印证,不知你有没这方面的资料



点评

有当代学者对《文镜秘府》与作文大体的研究文章,但不太深,且有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9:32
没有【24异平仄】的理论依据,与三羊【25异四声】的荒唐何干? 元兢雄文在,光焰万丈长。 难不成元兢【25异四声】的火焰,将【24异平仄】烧焦熏黑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0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09: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30 08:47
格诗是齐梁体,《作文大体》的平他谱之所以说平他而不言平仄正有其妙处,他即它,其他或其它之意,《文镜秘府论》的诗律所述也类似,都没有明确的平仄表述,说明只是完成了平与其它三声的对举,离平仄还有一小步没完成,这点很关键,另一点是无论是《作文大体》的平他谱及其诗例都有齐梁体,《文镜秘府论》的《诗章中用声法式》也类似,客观上虽具有了比较明显的二四平仄交替的特征却又不完全如此,至于拈二也是此现象,只说其前二而不论后三,这些说明一个问题,要说他们是律诗的证据总嫌理据不足,要说他们不是律诗的证据又具备律诗的好些特征,总是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贡举条式》明显是在沈宋之后几百年,可以说律诗已经定型了,至于《贡举条式》对句律的表述都不是交替律却也已经涉及到了平仄安排,这也是令人迷惑的地方,所以才怀疑这三者都是沈宋律诗和齐梁体的综合表述,也可以说是模糊表述,既适于沈宋律诗也适于齐梁体,也所以才总是带有对八病中如蜂腰鹤膝等的解释。
唐宋都是既考律体也考齐梁体,这点很关键,如不是这样的综合表述或者模糊表述的话就会很费事,这对于惜墨如金的古人来说不太可能,当然,古代的诗话也多是这样,造成后人的索解不易,须相互印证才能去得结论
有明一代已经不考诗赋了,时间上也是宋后的百多年,所以出现平谱与仄谱共存也就不奇怪了
三羊的怀疑与质疑要说其全无道理也不客观,但抛出25大唐律就明显荒唐了,正如苏版所说,早在刘滔的24同声之病甚于蜂腰都能说明24的异声早就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
言之凿凿地说《作文大体》的平他和《文镜秘府论》的平与三声对举就是平仄明显是以今律古之误,这点于理论而言并不可取。
当然,以上不持定论,要是有其它文献佐证就好了,或者说当代学者对《作文大体》《文镜秘府论》《贡举条式》这些的研究也可以参考印证,不知你有没这方面的资料

没有【24异平仄】的理论依据,与三羊【25异四声】的荒唐何干?
元兢雄文在,光焰万丈长。
难不成元兢【25异四声】的火焰,将【24异平仄】烧焦熏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29 10:26
你又断章取义,《永明体到近体》是分标题,前面的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 此文是2005年《永明体到近体》再版时增补的-个“附论”,见该书179-205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30 13: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

此文是2005年《永明体到近体》再版时增补的-个“附论”,见该书179-205页

点评

三羊说《永明体到近体》难道不是书籍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3: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3: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1-30 13:47 编辑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30 13:39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

此文是2005年《永明体到近体》再版时增补的-个“附 ...
三羊说《永明体到近体》难道不是书籍吗?顺便提及:你看到永明体的律句了吗?

点评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永明体到近体》难道不是标题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3: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30 13: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30 13:45
三羊说《永明体到近体》难道不是书籍吗?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永明体到近体》难道不是标题吗?

点评

你不知道你的丢三落四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3: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30 13:47
音律结构论和永明诗音律——《永明体到近体》难道不是标题吗?
你不知道你的丢三落四吗?

点评

懒得跟你瞎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30 13: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1-30 13:48
你不知道你的丢三落四吗?

懒得跟你瞎扯

点评

宋代(1086年)司马光奏折说:至于以诗赋、论策试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 宋代(1135年)《贡举条式》说:诗每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4:05
辩论失败允许逃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0 1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3: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论失败允许逃跑!

点评

水灌够了就去混觉  发表于 2023-1-30 13: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14: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1-30 15:36 编辑

    宋代(1086年)司马光奏折说:至于以诗赋、论策试进士,及其末流,专用律赋、格诗取舍过落,摘其落韵、失平侧、偏枯不对、蜂腰、鹤膝,以进退天下士,不问其贤不肖。
    宋代(1135年)《贡举条式》说:诗每句第二字与第三第四字俱用平声或俱用侧声则为失平侧,若第三字用平侧以间之者非,然叠用四句亦当合抹。
=================================
你山有乔松到底是胡编还是乱造?
1、【蜂腰、鹤膝】在你的嘴里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对仗格?
2、三连平或三连侧的用平侧间隔成平侧平或侧平侧,竟然成了元兢的【护腰】?

无标题.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1-30 19:3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3-1-30 08:47
格诗是齐梁体,《作文大体》的平他谱之所以说平他而不言平仄正有其妙处,他即它,其他或其它之意,《文镜 ...

有当代学者对《文镜秘府》与作文大体的研究文章,但不太深,且有误。

点评

我也留意到了一些,总的来说是泛泛的多。 有关《诗章中用声法式》,好象你介绍过,卢盛江说《诗章中用声法式》本不是律体的用声法式而只是探讨平声的用声法式,我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诗章中用声法式》所引诗例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31 00: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3-1-31 0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1-30 19:32
有当代学者对《文镜秘府》与作文大体的研究文章,但不太深,且有误。

我也留意到了一些,总的来说是泛泛的多。

有关《诗章中用声法式》,好象你介绍过,卢盛江说《诗章中用声法式》本不是律体的用声法式而只是探讨平声的用声法式,我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诗章中用声法式》所引诗例也全是六朝诗,如果是探讨律体的话,初唐早期虽仍蹈袭齐梁,存在着或这样或那样的声病,但仍不乏有相当数量的律体诗,如此的话不引初唐诗例似乎也确是说不过去,《文镜秘府论》其余所引诗例也大致如此。

所以,客观上说,《文镜秘府论》含《诗章中用声法式》所探讨的就可能真不是律体,但也比较趋近于律体了,只是缺了廻忌声病、约句准篇这一小步而让沈宋成就了千秋之盛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09

帖子

4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89
贡献
1188
金钱
1838
发表于 2023-2-1 14:1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学者摘律诗犯蜂腰病几例,供三羊参酌:

在大江氏和纪氏的时代,中国人做诗,即使是格律严整的律诗,其格律也早就不与《文笔式》、《诗髓脑》所说的完全一样了。就以蜂腰而言,不但下句第二、五字同声不再算病,上句二、五字同声也不算病;不但同平声不算病,同上、去、入声也不算病。律诗中平平仄仄平的句式必然是二、五字同平声(律诗一般都押平声韵,故这样的句式在下句;而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一般都在上句)中二、五字同上、去、入声者也不在少数。例子无须多举,只举在古代日本甚受欢迎的作者白居易的几首诗为例:其《德宗皇帝挽歌词》之二,五言八句,第一、五句为"虞帝南巡后、"晓落当陵月,帝、后同去声(依《广韵》,后字也可读上声,落、月同入声。又《玉水记方流(10五言十二句,第五句为"凌乱波纹异,乱、异同去声。《德宗皇帝挽歌词》当然是慎重严肃的作品;《王水记方流》是礼部考试时所作,当然须严守格律。但二者都已不忌蜂腰。又《南池早春有怀「"五言十六句,是一首仄韵排律,其中二、十、十四句(均为下句)分别为"晚憩南塘畔'、"宿润侵蒲岸'、"人事堪嗟叹',都是二、五字同去声。大江匡衡、纪齐名不知考察此种情况,却执持三百多年前的著作作为立论的根据,二人虽然观点相左,却都不免胶柱鼓瑟。

点评

李程状元的格律诗赋,都是【25俩字异四声】! 白居易的科举晚于李程4年 中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玉水记方流》白居易 一、中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李程状元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2 1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2 1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门外谈诗 发表于 2023-2-1 14:13
有学者摘律诗犯蜂腰病几例,供三羊参酌:
在大江氏和纪氏的时代,中国人做诗,即使是格律严整的律诗,其格律也早就不与《文笔式》、《诗髓脑》所说的完全一样了。就以蜂腰而言,不但下句第二、五字同声不再算病,上句二、五字同声也不算病;不但同平声不算病,同上、去、入声也不算病。律诗中平平仄仄平的句式必然是二、五字同平声(律诗一般都押平声韵,故这样的句式在下句;而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一般都在上句)中二、五字同上、去、入声者也不在少数。例子无须多举,只举在古代日本甚受欢迎的作者白居易的几首诗为例:其《德宗皇帝挽歌词》之二,五言八句,第一、五句为"虞帝南巡后、"晓落当陵月,帝、后同去声(依《广韵》,后字也可读上声,落、月同入声。又《玉水记方流(10五言十二句,第五句为"凌乱波纹异,乱、异同去声。《德宗皇帝挽歌词》当然是慎重严肃的作品;《王水记方流》是礼部考试时所作,当然须严守格律。但二者都已不忌蜂腰。又《南池早春有怀「"五言十六句,是一首仄韵排律,其中二、十、十四句(均为下句)分别为"晚憩南塘畔'、"宿润侵蒲岸'、"人事堪嗟叹',都是二、五字同去声。大江匡衡、纪齐名不知考察此种情况,却执持三百多年前的著作作为立论的根据,二人虽然观点相左,却都不免胶柱鼓瑟。

李程状元的格律诗赋,都是【25俩字异四声】

白居易的科举晚于李程4年
中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玉水记方流》白居易

一、中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李程状元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二、《日五色赋》【文苑英华·卷五】
第一【华】韵,押麻字韵(华、嘉、遐、家)
德动【上】天鉴【去】,
祥闿【去】日华【平】。
首三光【平】而效祉【上】,
彰五色【入】而可嘉【平】。
验瑞典【上】之所应【去】,
知淳风【去】之不遐【平】。
禀以【上】阳精【平】,体乾爻【平】于君位【去】;
昭夫【平】土德【入】,表王气【去】于皇家【平】。

第二【九】韵,押厚韵(斗、偶)和有韵(有、守、九)
懿彼【仄】日升【平】,
考兹【平】礼斗【上】。
因时【平】而出【入】,
与圣【去】为偶【上】。
仰瑞景【上】(兮)灿中天【平】,
和德辉【平】(兮)光万有【上】。
既分【平】羲和【去】之职【入】,
自契【去】黄人【平】之守【上】。
舒明耀【去】,符君道【上】之克明【平】;
丽九华【平】,当帝业【去】之嗣九【上】。

第三【丽】韵,押霁韵(霁、丽)和祭韵(裔)
(时也)
寰宇【上】廓清【平】,
景气【入】澄霁【去】。
浴咸池【平】于天末【入】,
拂若木【入】于海裔【去】。
非烟捧【平】于圆象【上】,蔚矣【上】锦章【平】;
余霞散【去】于重轮【平】,焕然【平】绮丽【去】。

第四【日】韵,押质韵(秩、失、日、匹、一、质)和术韵(出)
(固知)
畴人【平】有秩【入】,
天纪【上】无失【入】。
必观象【上】以察变【去】,
不废时【平】而乱日【入】。
合璧方【平】而孰可【上】,
抱珥比【上】而奚匹【入】。
泛草际【入】而瑞露【去】相鲜【平】;
动川上【去】而荣光【平】乱出【入】。
信比象【上】而可夂【平】,
故成文【平】之不一【入】。
(足使)
阳乌迷【平】莫黑【入】之容【平】,
白驹惊【去】受彩【上】之质【入】。

第五【符】韵,押虞韵(枢、符、衢)和模韵(谟)
浩浩【去】天枢【平】,
洋洋【上】圣谟【平】。
德之【平】交感【上】,
瑞必【上】相符【平】。
五彩【上】彰施【平】于黄道【去】,
万姓【去】瞻仰【上】于康衢【平】。

第六【土】韵,押姥韵(古、土、睹、圃)
(足以)
光昭【去】前古【上】,
照临【平】下土【上】。
殊祥【平】著明【去】,
庶物【入】咸睹【上】。
名翚【平】矫翼【入】,如威凤【去】(兮)鸣朝阳【平】;
时藿【入】倾心【平】,状灵芝【平】(兮)耀中圃【上】。

第七【圣】韵,押映韵(命)和劲韵(圣、正、盛)
(斯乃)
天有命【去】,
日跻圣【去】。
太阶平【平】,
王道正【去】。
同夫【平】少昊【上】,谅感【去】(之)以呈祥【平】;
异彼【上】夏王【平】,徒指【上】(之)而比盛【去】。

第八【德】韵,押职韵(域、色)和德韵(德、则)
(今则)
引耀【仄】神州【平】,
扬光【平】日域【入】。
设象【上】以启圣【去】,
宣精【平】以昭德【入】。
彰烛远【去】于皇明【平】,
乃备彩【上】于方色【入】。
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点评

赋也用上你的25律。一叹走火入魔;二叹霭是去声,何来25异声?转是去声,怎来的25异声?三句错二,何来说服力?  发表于 2023-2-2 20: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4 1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赋也用上你的25律。一叹走火入魔;二叹霭是去声,何来25异声?转是去声,怎来的25异声?三句错二,何来说服力?  发表于 前天 20:08
======================================================
三羊回孤鹤:
【霭霭烟收翠】和【风慢游丝转】两句的标注无错误!

《广韵》查证【霭】字:
十四  泰 霭(云状又于葛切)
十二 曷 霭(云状又于盖切)
【霭霭烟收翠,〇入〇〇去】

《广韵》查证【转】字:
  十七 铣 转(动也运也陟兖切二)
三十三 线 转(流转又张兖切)
【风慢游丝转,〇去〇〇上】

点评

正因此二字两读,因此你的说服力就欠缺了。所以以后选例注意别选多音且可两解的。  发表于 2023-2-4 14: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4 14: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3-2-4 14:46 编辑

刚刚
正因此二字两读,因此你的说服力就欠缺了。所以以后选例注意别选多音且可两解的。  发表于 23 分钟前
===========================================================
在下三羊为李程状元的注音没有任何错误!

李程状元的诗,是律诗!是四声律诗!!不是平仄律诗!!!
李程状元的赋,是律赋!是四声律赋!!不是平仄律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23-2-4 22: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01 :曲台送春目,    (目,入声一屋 )
  02 :景物丽新晴。   (韵)
  03 :霭霭烟收翠,    (翠,去声四寘 )
  04 :忻忻木向荣。    (韵)
  05 :静看迟日上,    (上,上声二十二养)
  06 :闲爱野云平。    (韵)
  07 :风慢游丝转,    (转,流轉又張兖切去声十七霰 )
  08 :天开远水明。    (韵)
  09 :登高尘虑息,    (息,入声十三职 )
  10 :观徼道心清。    (韵)
  11 :更有迁乔意,    (意,去声四寘)
  12 :翩翩出谷莺。    (韵)


  07 :风慢游丝转,    ,按流轉义来读的话,一般来说是去声,但也可以读为 張兖切 即上声。
  不过,像李程状元这样的状元帖,对不押韵的白脚句来调声的话。就一定不会犯 鹤膝病,即第一句末不得犯第三句末,其第三句末复不得犯第五句末,皆须鳞次避之。如 1,3,5 句分别为按 入、去、上排列的三声。  
   这样的结果,第 7句的白脚“转”字,就不会重复是 上声了,而应是最一般的按 流轉义 而读为去声。
   因“”字按《广韵》也只是读去声, 这样一来, 25俩字异四声的问题就出现了:

   即:李程状元的格律诗赋,都是【25俩字异四声】了。

   不过, 大家都知道,到现在为止,要求严格的律诗都是讲究避免单一的 仄声,也就是要考虑到 仄声的上去入三声的变换。所以说:“李程状元的诗,是律诗!是四声律诗!!不是平仄律诗!!!” 这个说法在大方向上倒也没有大错。

   但在一般的情况下,现在律诗的概念,都是指平仄格式的律诗而言。而少说或少人说是“是四声律诗”。因为我们看到的律诗,都是由平仄格式所组成的。 在实用上要注意一下避免单一的 仄声,这也是公所周知的事情。不用特别提醒说“是四声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4 23: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并不讲究【鹤膝】

元兢的《蓬州野望》
飘飖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
桥形疑汉,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猿声几处催。

〇平〇平入,〇去〇〇平。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
〇平〇〇,〇去〇〇平。〇去〇〇,〇平〇〇平。

点评

依《广韵》,泪: 涕淚俗作㴃,力遂切,去声。 这《广韵》是唯一的读法, 没有入声的读法。 估计三羊先生会是说按《集韵》,那确实是有读为 劣戌切,音律,是入声。義同。 不过《集韻》和《禮部韻略》都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0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23-2-5 07: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23-2-5 07:45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23-2-4 23:20
近体诗并不讲究【鹤膝】

元兢的《蓬州野望》

   依《广韵》,: 涕淚俗作㴃,力遂切,去声。   这《广韵》是唯一的读法, 没有入声的读法。


   估计三羊先生会是说按《集韵》,那确实是有读为 劣戌切,音律,是入声。義同。
   不过《集韻》和《禮部韻略》都是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由丁度等人奉命編寫的官方韻书。
   在 661 年代的 元兢 怎么能看到近四百年以后的出版的《集韻》了呢?


    为了避免留下空子,不得不再次啰啰嗦嗦说一遍:
  《广韵》是北宋陈彭年、丘雍创作的语言学著作,全名《大宋重修廣韻》,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根據更早的《切韻》、《唐韻》等韻書修訂而成的韻書,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订。
  而《切韵》是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原书久佚,但近世也陆续有该书的残本出土,得以与《广韵》相印证。


   因此,在 661 年代的 元兢,只能依当时作诗的依据的《切韵》, 也就是后来有可以与之相印证的《广韵》,而不能是依《集韵》。

点评

《广韵》不等于《切韵》,何况《广韵》是有错误的。 《集韵》的旷世,就是取代《广韵》。 关于元兢注音问题,在下三羊曾经问过金池长老,元兢年代应该依据什么韵书,金池长老说是《切韵》,在下三羊又问金池长老,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0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23-2-5 07: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欲下他乡泪,〇〇〇
  按《广韵》,结果又是:元兢的格律诗,也不都是【25俩字异四声】了。

点评

《龟负图(东都试)》唐·丁泽代宗大历十年(775)状元帖。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图【七虞平声】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孤【七虞平声】 作瑞旌君德,披文叶帝谟。◆谟【七虞平声】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08:12
在下三羊友情提示,最佳方案就是依据《切韵》! 三羊估计苏版也没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08: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2-5 07:42
依《广韵》,泪: 涕淚俗作㴃,力遂切,去声。   这《广韵》是唯一的读法, 没有入声的读法。

《广韵》不等于《切韵》,何况《广韵》是有错误的。
《集韵》的旷世,就是取代《广韵》。
关于元兢注音问题,在下三羊曾经问过金池长老,元兢年代应该依据什么韵书,金池长老说是《切韵》,在下三羊又问金池长老,是否拿来书影以观后效,金池长老不再吱声!


考证唐诗用平水,本身就是倒流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08: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2-5 07:50
欲下他乡泪,〇去〇〇去,
  按《广韵》,结果又是:元兢的格律诗,也不都是【25俩字异四声】了。

在下三羊友情提示,最佳方案就是依据《切韵》!
三羊估计苏版也没得!

点评

三羊:1) 《广韵》不等于《切韵》,何况《广韵》是有错误的。 2) 在下三羊友情提示,最佳方案就是依据《切韵》! 三羊估计苏版也没得! 3) 考证唐诗用平水,本身就是倒流水。 苏回:我是这样估计,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13: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08: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2-5 07:50
欲下他乡泪,〇去〇〇去,
  按《广韵》,结果又是:元兢的格律诗,也不都是【25俩字异四声】了。
《龟负图(东都试)》唐·丁泽代宗大历十年(775)状元帖。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图【七虞平声】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孤【七虞平声】
作瑞旌君德,披文叶帝谟。◆谟【七虞平声】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躯【七虞平声】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浮【十一尤平声】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途【七虞平声】

《唐韵》、《广韵》、《集韵》、《韵府群玉》等韵书的【浮】字,只有【尤韵】没有【虞韵】。中国音韵学会会长王兆鹏,在其《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书中说,丁泽试律诗的【浮】字,是【尤韵】与【虞韵】的邻韵通押。在下三羊查证,【浮】字与《中原音韵》和《中州音韵》,均在鱼虞目下。由此可见:中国音韵学会会长王兆鹏也会猜谜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47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246
贡献
3597
金钱
5024
发表于 2023-2-5 13: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3-2-5 08:03
在下三羊友情提示,最佳方案就是依据《切韵》!
三羊估计苏版也没得!

三羊:1) 《广韵》不等于《切韵》,何况《广韵》是有错误的。
          2)  在下三羊友情提示,最佳方案就是依据《切韵》! 三羊估计苏版也没得!
          3) 考证唐诗用平水,本身就是倒流水。

苏回:我是这样估计,就算我接受了“ 三羊友情提示,依据《切韵》这最佳方案。”
      三洋先生一定会说:考证唐诗用《切韵》,本身就是倒流水。何况《切韵》是有错误的,所以才有 陈彭年等人奉诏修订《切韵》。

      我的问题是:考证唐诗用什么,才不是“倒流水”?

点评

三羊见过一个叫 六寸大脚 的网友,他的考证就是依据《康熙字典》,原来我不信,现在三羊深信不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14:40
【我的问题是:考证唐诗用什么,才不是“倒流水”】 你的这个说法,应该是三羊问你的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14:32
唐朝不是也有人修订《切韵》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5 14: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2-5 13:54
三羊:1) 《广韵》不等于《切韵》,何况《广韵》是有错误的。
          2)  在下三羊友情提示,最佳方案 ...

唐朝不是也有人修订《切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2

热心奉献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14: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23-2-5 13:54
三羊:1) 《广韵》不等于《切韵》,何况《广韵》是有错误的。
          2)  在下三羊友情提示,最佳方案 ...

【我的问题是:考证唐诗用什么,才不是“倒流水”】
你的这个说法,应该是三羊问你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4 03: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