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唐尧

人类文明的三大基石……唐尧

 关闭 [复制链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7 19:4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9-27 18:38
姓氏是人类血统的身份证。血缘的远近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芯片一一人的大脑的进化。在三大文明基石里,姓氏处 ...

“今天外国的科学家…………”。从唐先生口中说出,就不是“洋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9: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7 20:26 编辑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7 18:51
要承认中国人种的优选法是世界最先掌握的。日本人一直到百年前都不行,所以很矮。到明治维新后才开始重视 ...

我说的姓氏就是单指姓。因为姓这单字在造句里很别扭难表达。加一个的或名也不行。氏在古时同姓区别很大,现在则不用,我就把氏借过来搭配用很得当。氏这个词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含义也很少用到。氏一般同姓连在一起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7 20:06 编辑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7 19:34
唐先生的意思是:当人类决定只用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而称自己为“人"之前,优先决定了自身的“姓氏"才决 ...

你的话非常的矛盾。“当人类决定”这个决定是人体的那一部分作出的?是后肢吗?还是上帝作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9: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7 19:38
今天唐先生口中的“上帝”,又不是三天前口中的“杂七杂八”拼凑出来的文明? ...

要看到人家发言的正确的方面。不要钻牛角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7 20:0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9-27 18:38
姓氏是人类血统的身份证。血缘的远近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芯片一一人的大脑的进化。在三大文明基石里,姓氏处 ...

今朝尚称对姓氏的知识是空白,现在却教刚刚老师在姓氏的那哪两点上击败对手。姓、氏、氏族,你教得了刚刚老师?我没有挑动的意思,传刚老师和发紫钿先生刚才所论,不过是“姓氏源流"和“人类遗传学",讲着讲着,是会变得有共同语言的,所以可作壁上旁听。但你——良心大大地坏了。
我们这边无雪,故没有《农夫与蛇》的故事,但有名言:小心养狗咬裤裆。当然,“裤裆"二字,已然极力文雅。     我仍作壁上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0: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7 19:34
唐先生的意思是:当人类决定只用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而称自己为“人"之前,优先决定了自身的“姓氏"才决 ...

你的话很矛盾。“当人类决定”这个决定是人的那一部分作出的?是后肢吗?还是上帝作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7 20:43 编辑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7 20:00
今朝尚称对姓氏的知识是空白,现在却教刚刚老师在姓氏的那哪两点上击败对手。姓、氏、氏族,你教得了刚刚 ...

你的发言自己都没有梳理清楚,不知你想表达什么?使人如坠五里雾中。先自己弄清楚吧。你把我的帖子看清了再发言好吗?我的意思是教许老师吗?我是讲只有许传刚老师有能力从姓氏和同姓不准通婚这二点为出发点进行调查研究,得出血缘对人的大脑进化的影响和作用。我在前面的帖子里表明,我的文章是大方向,是纲,不是目,你理解吗?二十四楼的回帖请再仔细看一下。我的文章同遗传学是不同的。我是抽象,他是具体。我是讲普遍性,他是讲特殊性。是同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7 20:47 编辑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7 19:41
“今天外国的科学家…………”。从唐先生口中说出,就不是“洋奴”了? ..

你是那一国科学家?洋奴是指中国人。从你的帖子里我开始就感到很不一样?难道你真的是外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0: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27 12:51
FF 全是廢話,以偏蓋全!

你怎么讲我以偏概全?应该是你以偏概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7 21: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27 21:10 编辑

FF 在第一楼说:”以同一血缘为同一个姓,同姓不能通婚,从而杜绝了近亲繁殖的可能。……人的大脑文明进化提供了更加优化的物质基础。”

这是一个错误认的说法。同一村落的村民,他们的祖先属同一人,同姓结婚会影响下一代的智力能与体形是事实。但 "表亲婚姻" 自古以来都没有禁止过,其引致后代的坏影响的风险更高,能“杜绝”乎是一个没科学验证的、未经大脑仔细细思量的武断讲法。

“人的大脑文明进化”的进化,亦并非依靠所谓杜绝同姓婚姻而提高。其真的原因是教育,使当代的知识在快时间内传给下一代,而下一代融会贯通,去芜存菁,细加思考才能将知识改进将生活改進。五胡十六国时,入侵的都是蛮族,他们是低智力吗!不是,他们只要肯接受汉文化,加以学习,其智力不比汉人差,例子如长孙无忌,当时那鲜卑族的 “收继婚姻" 对他的智力没坏影响。

FF又被我倆抓辮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7 22:06: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先生,真有些怕你。每天这时段,写的东东,整一个苗若兰似的。是叫秘书还是叫囡囡帮你的?算我怕了你,斯文一些:哦,我的唐先生哟,唉!我以为我在朗诵《哦,香雪》。继续,不要给他停,唐先生呵你看清楚了么(吗?你认为哪个字温柔你就读哪一个吧)我是这样写给你的哦:当人类决定只用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而称自已为“人”前…………。双引号“人"排后的“人类"只是代名词,都未直立,人个鬼呀?未直立的动物不叫“后肢"该叫啥?错了?懒得和你温柔了。其他的不复了,我继续壁上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3: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7 23:35 编辑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27 21:05
FF 在第一楼说:”以同一血缘为同一个姓,同姓不能通婚,从而杜绝了近亲繁殖的可能。……人的大脑文明进化 ...

首先你回我的帖子不要用外文称呼,否则我将用十三点(包括其它人)。不要死要面子,实质是心虚。你愿意同我讨论非常好,不愿意也无所谓。我已在二十四楼不指名地批评了你,你沒有看到和领会到?表亲通婚和王姓的情况,同中华民族来说是特殊情况,是个案,比列很小。不具有普遍性,不足为例证。
我讲的大脑进化的物质基础指血缘和基因。同后天的教育是两码事。那你说说看,同样的教育为什么有的得状元,有的名落孙山呢?你这种后天决定论是唯心论,二零一七年还在用?落后了。为什么航天员极少数人呢?是他们努力和不努力的原因吗?
你发的帖子,都是以偏概全,同我的观点是树木和森林问题。你仔细想想。

点评

这唐二大姑,用她的“血缘血统配伍”的“理论",在讲述着一个奇怪的事实。就是:为什么航天员少于其他人?“难道其他人不努力”(大意)?二大姑你傻呀?人家大爷大娘,养俩儿子,一个成航天员,一个继续“航地"。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17: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23: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7 22:06
唐先生,真有些怕你。每天这时段,写的东东,整一个苗若兰似的。是叫秘书还是叫囡囡帮你的?算我怕了你,斯 ...

你不要跟我帖子。你自己先搞淸再发言。简直是胡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8 04:5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你不承认不重要,纵横版的师长们也用不着意外,理论版说唐先生有秘书是不宣之秘。就叫你唐二吧,你以为你这贴是新贴?在你看是。其实24日理论版“世界两大延续至今的文明…………”唐一先生(你是二,他就只能是一了)在沙发,唐 一先生就大践踏“东拼西凑”西方文明,激动时直说中华文明八、九千年后《圣经》才出现。你知个啥,女人唐二!今天(昨天)的贴,理论版限至十二点撤,移至这边,贴子就讲“上帝"了。连续四天不遵重的事,一来这里就遵重起来?本版是“上帝会"开的?诚然,那几天,我们的争论都无涉及人类起源但涉及“人类学",所以你讲的“人的血缘基因配伍创造了人"根本上就是神学。我不反对神学,问题是唐一先生这几天的争论,从未涉神。解释一下你的论调为何是“神学":人能自已配到“血缘基因"吗?不能。那怕一代能,二代不能;一批能,二批不能。因为配错了的,只能永远错,而配对了的,不能保证永远对。这样的事,不靠神能行?你肯定是信上帝的人,不是犹太教、不是天主教,可能是基督教以及东正教及分支?我不知道。但你这种“精英神学”肯定违反上述各教的教义。莫忘了,神系祝愿过人类在地球上多多繁衍的。呵呵,唐二大姑还是个课题组组长,扔一个课题给你,哦,题纲,纲已举,经费都省了,只等目张。(未完、待续……)

点评

那里是诗词理论,当然不能插进诗词以外的。这里是国学纵横,姓氏是国学,我认为可以讨论。诸位斗嘴是可以的,但语言文明点,不要人身攻击。从斗嘴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需要研究讨论的话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0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8 06:09: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了你唐二大姑一句“当人类决定只用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而称自己为“人”之前,优先决定了自身的“姓氏",才决是自身的进化方向?这话矛盾?如果世间没有神学、以及可以自找血缘血流配伍,这话就不矛质,只差站立前或站立后决定而已。但事实有否神学,都是不可能的。急了吧,一面说我矛盾,一面把上帝搬出来,了。而恰恰这些,都是唐一先生从未有过的。关于姓氏,早已试过唐一先生,他认为姓氏等于姓;姓氏等于氏;姓氏等于姓氏。但唐二大姑,却会在一天后把氏拆开来解了一下。犀利!莫忘上午,传刚老师叫他解一解姓氏,这家伙是盲字不识一个的。在笼着唐尧先生玩的人中,唐先生是有分统、战对象的。看到今天贴子最后两层,我笑了,张冠李戴(讲的是唐尧先生的统、战态度),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我让“人”直立行走创造了人的本身。看看,不是沿袭着“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都得到这唐二大姑的憎恨,这就是一种“神创造了人”的学说对其他学说的憎恨,而这种憎恨,却恰恰是唐尧没有的。在此要讲的十分简单,唐一先生、唐二先生,原神归位吧,别闹啦。人家台湾的陈爷爷都不闹了,你家的唐爷爷也别闹了。顺便告诉唐二大姑,来这里观贴,是唐一先生叫的,还请我参与讨论。而唐二大姑你,却叫我以后都莫跟贴,你家老唐,人格分裂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28 0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17-9-28 06:15 编辑

十多年前曾多了若干年钻在姓氏中,于是写了一部《炎黄姓氏源流》以12个古姓为杆分为十二章。这里是前言部分。你们看看,会不会对形式研究产生兴趣?
                                                                     前  言
       二十年前,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我对姓氏产生了兴趣,从此手抄笔录,积累了一些资料,想写一部姓氏研究方面的书。但到雄心勃勃动手写时,却又踌躇不决,因为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心高手低的人。
      先说题目,定为《炎黄姓氏源流》就名不副实、大得吓人。从六七千年前开始,炎黄部落东迁西徙南下北上,东到朝鲜、日本,北到东欧、西伯利亚,西到南北美洲,南到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及南洋,都有炎黄部落的足迹和后裔,有的国家在古代还是中华帝国的一部分或附庸国。因此,要研究炎黄姓氏源流,区域上要从大半个地球着手,时间上要从几千年前着眼,民族上连夏商以前或夏商之际徙往美洲的印第安人,汉朝时便到达欧洲的匈牙利人,古代曾经是中国一部分的朝鲜、越南,连国名都源于中国的柬埔寨,都是研究的对象。如此广的范围岂是一人能承担?把题目定为《中华炎黄姓氏源流》也许妥当些,但是,炎黄本就是中华的代名词,岂不有画蛇添足之嫌?联想到社会上的广告,为了招揽顾客,便拉虎皮作大旗,言必称获金奖,效果必言全国一流,内中货色不知到底有几成。那么用这个题目当广告用,大约也能多招揽几位读者。此书实际范围则只局限在中国本土。
      再从“源流”这个词来看。姓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每个姓氏自然有它的源和流,只要把它们整理清楚了就名副其实了。孰不知中国文字大约在一万年前便诞生了,但目前 却只有甲骨文传世,而炎黄部落也有六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姓比炎黄部落的历史又不知长多少。没有文字记载怎么去推源?幸好中国还有丰富的神话传说,神话是披上神衣的历史,传说是经过添油加酱变了味的历史,到写《史记》的太史公,则把神话换上历史的外衣,不论是神话的历史,还是历史的神话,都是似是而非的,但毕竟留下了一点“源”可寻。
      文字诞生以后的那部分“源”也不好掘。像夏朝,除了帝系还清晰外,很少有其他文字可利用;商代虽帝系完整,但语焉不详,虽有方国、战争的记录,但方国的产生、方国间的关系难见记录。
      姓氏的源指的是姓。姓产生在原始社会到商周之际,由于文字、记录的限制,要准确地说清源,就有点像要说清长江、黄河之源一样,不那么容易了。
      姓氏的流指的是氏,它比较好寻。夏商的氏虽语焉不详,但孳生氏的主要时代在周朝,大流在此,漏了涓涓小流也就不必斤斤计较了。周代大封建,各诸侯国中宗子关系,是姬姓之“流”泛滥时期,尤其到东周,频繁的战争、掠夺、吞并,使氏得到大发展,一部《左传》就是一部氏传,对各诸侯国氏的分化条分缕析,洋洋可观。秦汉以后,“流”基本稳定在“河床”之中,虽偶有新的“渠流”,但已是“末流”了。
      但不是说“流”就不存在问题,不同的源有时会出现合流。迁徙、避仇、避讳、过继、冒充、赐姓、贬姓等,使氏改“流”频繁,产生混“流”,氏于是变得不清不白,成为杂种。可以这样说,氏很难找出几个纯种,想从族谱中分清某个氏的真正本源常常很困难。比如孔氏,现在都说是孔圣人的后裔,其实冒名顶替者居多,这种现象古代早已出现,为此,孔思晦曾对孔氏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把真正的孔圣后人刻谱于石以记之。但误拜祖宗与故意错拜祖宗的事岂能一“刻”清之?试看今天的孔氏宗谱,有几本承认是姞、姜、姬、妫之孔?
      为了说明这种混“流”现象,本书第三部分《百家姓源流》采取给《百家姓》加注的方法,作为前两部分的补充,由分流到合流,使大家对姓氏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但这部分的注释仍只能部分说明氏的合流,多数氏的合流比注释庞杂得多。
另外,要全面理“流”,也非个人能力能及,那非得读完二十四史、诸子百家、笔记小说,方能查全。本书对秦汉以后的氏的演化,只能做到“点到为止”,而把重点集中在氏的分化发展最重要的春秋时期。
      再从资料来源来说。姓氏资料是很丰富的,古人已有许多专著可供查阅,如《世本》《风俗通》、《陈留风俗传》、《潜夫论》、《姓苑》、《魏书•官氏志》、《姓谱》、《姓氏录》、《元和姓纂》、《姓解》、《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辩证》、《路史》、《尚友录》、《希姓录》、《万姓统谱》、《奇姓通》、《姓觿》、《姓氏考》、《姓氏考略》、《姓氏五书》、《姓氏纷解》等,可是相互矛盾处太多,从《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看,对同一个氏,所录不同的书的解说常常不同。用“张冠李戴”来形容姓氏研究中出现的差错,是十分恰当的。我在此书中也免不了妄出已意,反过来李冠张戴,或者且把神话当真话,编出“谎话”哄读者。姓氏书中还有许多“某姓之后有某氏”的条目,虽然我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勉强把断肢残体接上,但难免有大腿接在胳膊上的失误。即使如此,仍有许多空中楼阁找不到地基,只好采取总括式:“某姓之后还有某氏、某氏、某氏……”。
      还有许多连“某姓之后有某氏”的提示也没有,这些无源之流只好付之阙如。来自古代民族羌、戎、狄、蛮、越等,多由于史料残缺而难寻所自,也只好略而不谈。还有许多古姓,或者被消灭,或者被替代,或者迁徙到深山巨谷边远地区,或没有建立过国家,结果它们的氏不能充分发展。如黄帝之子得姓者十二姓,真正流长而广的并不多;祝融八姓中也多有流短而少的,难列专章。还有虞舜,居然一个人得两个姓,哪些流属姚,哪些流归妫,很难辨清,只好用“水太清则无鱼”的哲理,含糊了之,统归妫姓介绍。
       再从姓氏学涉及的学科来看,此书也非一人之力能写好。姓氏涉及人种、民族、人口、历史、地理、地名、艺文、社会、民俗、避讳、语言、文字、音韵、考古、考据等学科知识。姓氏学属边缘学科,打的是擦边球,这个“边”的技巧很难掌握,此书发出的“球”,内行看了可能会笑落门牙。本书第一编《姓氏源流杂谈》试把姓氏各种知识作一个较全面的介绍。第二编《姓氏源流》是从十几个姓的分代发展角度介绍氏的合流情况。通过纵横处理,使读者对中国(主要是汉族)的姓氏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任何研究成果都是踩着前人的肩膀摘到的,谁也建造不出空中楼阁。因此,知识是社会的,研究成果也属于社会。本书的内容都源于古人的研究和记录,以及今人的整理与研究。本人所做的是“文抄公”的工作,把“抄袭”来的东西作了一番挑选和梳理,断以已意,使它成为有机联系的源流。本文引用的古人和今人的资料不一一列出,一言以蔽之,感谢古今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28 06: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8 04:54
好,你不承认不重要,纵横版的师长们也用不着意外,理论版说唐先生有秘书是不宣之秘。就叫你唐二吧,你以为 ...

那里是诗词理论,当然不能插进诗词以外的。这里是国学纵横,姓氏是国学,我认为可以讨论。诸位斗嘴是可以的,但语言文明点,不要人身攻击。从斗嘴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需要研究讨论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8 06:3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传刚老师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8 07:0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9-27 10:14
谢谢小吉仙版主欣赏鼓励!这篇文章虽短,但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人类文明的三大标志。以前都是西方学者的文明 ...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对比了么?肉食、谷食孕育人类的优劣对比了么?把李约瑟的东西收起一些干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8 10:05 编辑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8 04:54
好,你不承认不重要,纵横版的师长们也用不着意外,理论版说唐先生有秘书是不宣之秘。就叫你唐二吧,你以为 ...

你实在是没办法,你还不会写文章?不要发言好吗?我说的上帝是指自然界。不是讲宗教的上帝。奈何?

点评

从你唐二大姑一楼文字的第一自然段最后部分对上帝的描述,以及33、36横对我的质问,是把大自然比作上帝? 你真当其他人是盲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15: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8: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8 07:01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对比了么?肉食、谷食孕育人类的优劣对比了么?把李约瑟的东西收起一些干什么? ...

食物是外因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传刚 发表于 2017-9-28 06:13
十多年前曾多了若干年钻在姓氏中,于是写了一部《炎黄姓氏源流》以12个古姓为杆分为十二章。这里是前言部分 ...

“神话是披上神衣的历史,传说是经过添油加酱变了味的历史。”好!说得太好了!任何神话传说的内核是真实。
许先生是否把你的《炎黄姓氏源流》全书分期发主题帖于“国学纵横”版,以使更多的读者了解中华姓氏之来龙去脉,源远流长!

点评

谢谢支持。可以的。因为后来兴趣转移,草稿有近半没打字输入电脑。时过境迁,现在没精力去修改订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1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8 10:14 编辑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8 07:01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对比了么?肉食、谷食孕育人类的优劣对比了么?把李约瑟的东西收起一些干什么? ...

为什么同样肉食为主的民族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为什么同样以谷物为主食的民族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主题

396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49
贡献
4059
金钱
4870
发表于 2017-9-28 10: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尧 发表于 2017-9-28 09:30
“神话是披上神衣的历史,传说是经过添油加酱变了味的历史。”好!说得太好了!任何神话传说的内核是真实 ...

谢谢支持。可以的。因为后来兴趣转移,草稿有近半没打字输入电脑。时过境迁,现在没精力去修改订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0: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唐尧 于 2017-9-28 10:28 编辑

人的姓是人的血统身份证。只限于中华民族范围。某些外国民族不适用。这些民族使用姓是为了更好的称呼人,区分人。同血统区分无关。太迟了!太乱了!人伦道德沦丧!同动物世界很难分清,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小小的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2191

帖子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大中华楹联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威望
725
贡献
2563
金钱
3878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7-9-28 11: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鈿花兒 于 2017-9-28 17:04 编辑

延伸俺在40楼的话:

FF 在楼的发言 “表亲通婚和王姓的情况,同中华民族来说是特殊情况,是个案,比列很小。" 这个只是凭个人的主观意念,“多与少”都在一个如盘古初开的浑沌环境。究竟 “同姓联姻” 和 “表亲通婚” 那一个多?

在现时中国大陆,"表亲联姻" 是完全杜绝,而 "同姓联婚" 就一任由之,“多与少” 的观念只在1949年后至今那60多年内看?而那春秋 (前400年) 至1949年那2000多年间又如之何? FF 没有数字、没有年代比较就一言括之,明显地鲁莽与武断!

待许传刚先生出了论文,FF才喷口水花吧!

中国向来以农立国,小组织以 “村" 作单位计算。那么来个金家村、李家村和周家村作比喻,各有人口400名。人生70古来稀,农村劳动机的寿命较短。算他由1-60岁,适婚的人口在15-25岁,每村约有100名左右。

李家村的闰女,依俗例不会嫁给本村的50名男光棍,自然是“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辛弃疾词)。古时一家有4-5名兄弟姊妹是平常事,那幺李家村那50名闰女可能在金家、周家村中有150-200名同辈表亲,部份因“亲上加亲" 的传统观念,加上嫁给远乡须跑上一百几十里途程她们又不愿,倒有25名嫁给邻村的表亲。故此虽然“同姓通婚" 情况可避,但是“表亲联姻”却大行其道,其遗传缺陷为祸也不少!

用简单算式,是 50乘0 < 25乘1。谁多谁少一目了然!

近亲通婚有时不影响智能,如许传刚在22楼提及的晋文公重耳、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夫子便是,只是外形上有些碍眼,体格上… 孔子好象身高1.93米!與他比高的文人,好象只有南宋的虞允文。

点评

FF 在一楼说 农耕的人智能比食肉的人好,俺现作反驳。依科学说法,脑袋内超过90%的成份结构是胆固醇 (cholesterol),其来源自动物的脑组织及内脏,海产类的墨鱼、龙虾等。换言之,吃肉比吃谷更能助长脑部发育,谷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14:36
表亲通婚多  发表于 2017-9-28 1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94

帖子

18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5
贡献
535
金钱
677
发表于 2017-9-28 12:14: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紀七十年代尾至八十年代初,《化石》杂志有登载过类似二趾人(脚,),好像就是讲他、(她)唐二大姑那边地域的。是讲近亲婚姻现象,且较为祖祖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4: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鈿花兒 发表于 2017-9-28 11:53
延伸俺在40楼的话:

FF 在楼的发言 “表亲通婚和王姓的情况,同中华民族来说是特殊情况,是个案,比列很小 ...

十三点这同本主题是两码事。叫你十三点恰到好处。你可以提出其它的文明基石。死缠烂打一个儍瓜。

点评

許傳剛 已答覆我: 表親通婚多! FF 還在糾纏! 來人,拉出去,往死里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28 14: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4: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啜竽者 发表于 2017-9-28 12:14
上世紀七十年代尾至八十年代初,《化石》杂志有登载过类似二趾人(脚,),好像就是讲他、(她)唐二大姑那边地 ...

儍瓜这是两码事。在旁边听已经照顾你了。人要知足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0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