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绝谷野樵 于 2018-1-13 13:45 编辑
古风诗是否允许出现孤韵?
先看看下面这首诗的片段: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
诗中转韵联“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其韵脚是“暝”,很多诗友都说此处的“暝”只能读仄声,不能读平声,理由是:若“暝”读平声,则和本联的出句句脚“定”不同韵,且和上联韵脚“鸡”、下联韵脚“巅”也不同韵,从而成为“孤韵”,而古风诗中是不允许出现孤韵的(这些诗友说“这是用韵常识”),所以此处的“暝”不能读平声。
那么古风诗是否真地不允许出现孤韵呢?本人近日读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寒月吟(之四)》却发现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寒月吟(龚自珍)
我生受之天,哀乐恒过人。 我有平生交,外氏之懿亲。 自我慈母死,谁馈此翁贫。 江关邈消息,生死知无因。 八十罹饥寒,虽生犹僇民。 作梦来哑哑,心肝何清真。 翁自须发白,我如髫丱淳。 梦中既觞之,而复留遮之。 挽须搔爬之,磨墨揄揶之。 呼镫而烛之,论文而哗之。 阿母在旁坐,连连呼叔爷。 今朝无风雪,我泪浩如雪。 莫怪泪如雪,人生思幼日。
该古风诗第11联“阿母在旁坐,连连呼叔爷”,有的版本是“阿母在旁坐,连连呼叔耶”,无论是“爷”还是“耶”,都押下平声【六麻】,与该联出句句脚“坐”、上联句脚“之”和下联句脚“雪”都不同韵,因此成为了孤韵。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诗人,其著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散文《病梅馆记》都为世人熟知,该诗出现孤韵,如何解释?也许只有两种解释:一是龚先生不懂用韵的基本常识;二是古风诗偶尔出现孤韵是允许的。显然,本人愿意相信第二种解释,估计不会有诗友相信第一种解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