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精华14
注册时间2021-3-6
威望6175
金钱113509
贡献100452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威望- 6175 点
贡献- 100452 次
金钱- 113509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5-4-3 2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较这两首诗。前首层层递进,将灵感通过巧妙的构思均匀分布于四个句子,用“光”和“霜”的联 系连缀起“望”和“思”的关系,又分别以“明”和“疑”与“举”和“低”,这一连串准确精到、前后呼应且自然流畅的动词相辅佐,让全诗无不给人以朴实和谐,清新凝练,不似空灵胜似空灵般的妙韵天成之感。
次首则一换先瞻,又尽显纵横之妙。如何将依依惜别之伤感于不表,以避免俗套?于是,诗仙将重点用于巧置跳跃,以引出联想。这一灵感,是不是既奇特又合理?效果不仅让比喻堪称绝妙,用四个句子便制造出了一场大开大合的欢快景象,更是绝妙。同时,以这样的情调来扣住一个离别时的“情”字,不仅别开生面,亦是绝妙。
不管什么情况下,写诗的灵感都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写诗“念想”和爬格子,灵感不等于动机。写诗的灵感是“意在笔先”的意思,也就是立意在前,写诗在后,总是先有明确的感受,包括要写的其它重点,然后才提笔写诗。也就是说,所谓“触景生情”,“触”不是灵感,“生”才是灵感,“触”人人皆可,“生”则非灵感不可。
选择和支配灵感是运用灵感的基本功,也是对灵感的充分尊重。要想避免丢失灵感,或防止写着写着游离于灵感之外而跑题的情形,学会选择和支配灵感是有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