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风轻送

学会欣赏律诗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6-5-18 11:37
在哪里见过这个文章,作者是贵州一个中学的教师。

是我自己写的,哪来其它作者。笑话!——当然,也有转我的帖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2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即然吸取半对理论,就得以半对理论来解释——那些已被选进律诗的但也确实存在的半对现象!不然又如何能自圆其说!无论什么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吧。因拗救理论,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不予采纳——但也可以用承认拗律,即除了正律之外,还有拗体律诗存在。什么特拗句,准律句,阳关体、折腰体等等,都可作为拗体律诗来解释吧——他们也都是律诗!

点评

特拗句,就是牵涉拗救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5 23:27
我即然吸取半对理论,就得以半对理论来解释——那些已被选进律诗的但也确实存在的半对现象!不然又如何能自 ...

特拗句,就是牵涉拗救理论!

点评

所谓特拗,是指此类拗,因用的人多,作特殊句看待——称之特拗,不需拗救。其实还是拗啊。 至于其它的什么拗救,无非是上句拗,则在下句相对位置再拗一字——反正我是不认同的。救也罢不救也罢,都当作拗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26 00:5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0:19
特拗句,就是牵涉拗救理论!

所谓特拗,是指此类拗,因用的人多,作特殊句看待——称之特拗,不需拗救(或说已在句中救了)。其实还是拗啊。
至于其它的什么拗救,无非是上句拗,则在下句相应位置再拗一字——反正我是不认同的。救也罢不救也罢,都当作拗律看。

点评

拗律,就是违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5: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26 01:20 编辑

我虽然吸取前人半对理论,然这更多是用于评诗的,即应采取相对宽泛的态度来看待他人的律诗——但之前也提出了应尽量工对只是在以意为胜与对仗工整有矛盾时,才说到“若有好句时,就是半对也是可以的”。其实我自己写的,对仗还是比较工整的。如这首:
五律(冬莲语)
(1990年于华埠)
不恨霜冰冻,
常思昔日容。
淡妆春雨后,
清馥暑风中。
裙曳凌波绿,
颦开映日红。
今虽形色改,
依旧洁心同。

点评

我说过,半对就是谬论,你说半对前人的,我又说王力是胡说八道,你又说,王力也是继承前人的。我又几次问你王力继承的那个前人的,你找不到的。 你坚持与不坚持,是你自己的事; 你找到与找不到,也是你自己的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5: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5: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0:36
所谓特拗,是指此类拗,因用的人多,作特殊句看待——称之特拗,不需拗救(或说已在句中救了)。其实还是 ...

拗律,就是违律。

点评

若把平仄合律当正律看,则拗了就作拗体律诗看。——只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对仗,也是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5: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26 05:55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1:06
我虽然吸取前人半对理论,然这更多是用于评诗的,即应采取相对宽泛的态度来看待他人的律诗——但之前也提出 ...

我说过,半对就是谬论,你说半对前人的,我又说王力是胡说八道,你又说,王力也是继承前人的。我又几次问你王力继承的那个前人的,你找不到的。
你坚持与不坚持,是你自己的事;
你找到与找不到,也是你自己的事。
所谓律诗,就是声律诗。因为,声律不进入,不叫律诗。所以,铝盒与对仗无关。
声律是律诗的充要条件,对仗只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充分不必要条件的简称。

点评

就如你所说,对仗是充公条件,那么不对仗还能称为律诗吗?!又如你所说声律是必要条件,那么唐宋诗人多有的特拗句类,阳关体,折腰体等,又当如何理解这也是律诗。不要总以为那些选诗之人都是错的吧!——我以这种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7: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5:41
拗律,就是违律。

若把平仄合律当正律看,则拗了就作拗体律诗看。——只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对仗,也是律诗。

点评

违律,就不是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7: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7: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7:48
若把平仄合律当正律看,则拗了就作拗体律诗看。——只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对仗,也是律诗。 ...

违律,就不是律诗!

点评

违律,不能作正律。但只要中间两联至少三联是对仗的,还是可以当拗律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02
将平仄粘对失律的,称作拗律,没错的!黄鹤楼诗,其平仄也是失律的,但不失一首好七律吧。 这可由不得你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7: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7: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7:52
违律,就不是律诗!

将平仄粘对失律的,称作拗律,没错的!黄鹤楼诗,其平仄也是失律的,但不失一首好七律吧。
这可由不得你呢!

点评

这可由不得我,由不得我也行啊! 是否合理的问题,与你我没关系,与逻辑道理有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04
黄鹤楼,律诗,并不失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7: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7:55
将平仄粘对失律的,称作拗律,没错的!黄鹤楼诗,其平仄也是失律的,但不失一首好七律吧。
这可由不得你 ...

黄鹤楼,律诗,并不失律!

点评

从声律言,首句就失律了。——这可由不得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7: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5:48
我说过,半对就是谬论,你说半对前人的,我又说王力是胡说八道,你又说,王力也是继承前人的。我又几次问 ...

就如你所说,对仗是充公条件,那么不对仗还能称为律诗吗?!又如你所说声律是必要条件,那么唐宋诗人多有的特拗句类,阳关体,折腰体等,又当如何理解这也是律诗。不要总以为那些选诗之人都是错的吧!——我以这种形象来理解的!

点评

你说的这么多名堂,不知你道题要说什么! 折腰、换头,近体诗的两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8: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7:58
黄鹤楼,律诗,并不失律!

从声律言,首句就失律了。——这可由不得你!

点评

你不是将读音曲解过吗。——但人们不会按你的解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55
因为,你从根本上不知道,唐朝的声律是什么标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8: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7:52
违律,就不是律诗!

违律,不能作正律。但只要中间两联至少三联是对仗的,还是可以当拗律看的!

点评

试律诗,与声律有关,与对仗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8: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7:55
将平仄粘对失律的,称作拗律,没错的!黄鹤楼诗,其平仄也是失律的,但不失一首好七律吧。
这可由不得你 ...

这可由不得我,由不得我也行啊!
是否合理的问题,与你我没关系,与逻辑道理有关!

点评

这与我的观点有关。即要以唐时人写的情况去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8: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7:59
就如你所说,对仗是充公条件,那么不对仗还能称为律诗吗?!又如你所说声律是必要条件,那么唐宋诗人多有 ...

你说的这么多名堂,不知你道题要说什么!
折腰、换头,近体诗的两种!

点评

我想说的是只要中间两联至少三联是对仗的,就是律诗,这可由不得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8: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8: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8:04
这可由不得我,由不得我也行啊!
是否合理的问题,与你我没关系,与逻辑道理有关! ...

这与我的观点有关。即要以唐时人写的情况去理解。以相对宽泛的态度会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8: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8:00
从声律言,首句就失律了。——这可由不得你!

因为,你从根本上不知道,唐朝的声律是什么标准!

点评

那时的声律标准,你再研究个透也好——但不会改变律诗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是对仗这个的事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9:04
以被选入律诗作品去看吧。就可知道并不如你所说的!拗了也还是律诗——拗体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9: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8: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8:02
违律,不能作正律。但只要中间两联至少三联是对仗的,还是可以当拗律看的! ...

试律诗,与声律有关,与对仗无关!

点评

哎,争论得再多也不能改变:1.律诗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要对仗的事实。2只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是对仗的,就是平仄上拗了,也还是律诗的事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8: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8:06
你说的这么多名堂,不知你道题要说什么!
折腰、换头,近体诗的两种!

我想说的是只要中间两联至少三联是对仗的,就是律诗,这可由不得你!

点评

阳关体,折腰体当作律诗的发展吧。——是拗体律诗中两种常用形式,虽失粘但不失对。增加了律诗的平仄声调变化。但与正律还是有别的。正律的偶位处的平仄是不容许拗的(即可小拗,但不容许大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8: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8:00
从声律言,首句就失律了。——这可由不得你!

你不是将读音曲解过吗。——但人们不会按你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9: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8:07
因为,你从根本上不知道,唐朝的声律是什么标准!

以被选入律诗作品去看吧。就可知道并不如你所说的!拗了也还是律诗——拗体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9: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8:07
因为,你从根本上不知道,唐朝的声律是什么标准!

那时的声律标准,你再研究个透也好——但不会改变律诗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是对仗这个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8:08
试律诗,与声律有关,与对仗无关!

哎,争论得再多也不能改变:1.律诗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要对仗的事实。2只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是对仗的,就是平仄上拗了,也还是律诗的事实。

点评

各自存疑!多说无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09: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9:18
哎,争论得再多也不能改变:1.律诗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要对仗的事实。2只要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是对仗的, ...

各自存疑!多说无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9: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8:51
我想说的是只要中间两联至少三联是对仗的,就是律诗,这可由不得你!

阳关体,折腰体当作律诗的发展吧。——是拗体律诗中两种常用形式,虽失粘但不失对。增加了律诗的平仄声调变化。但与正律还是有别的。正律的偶位处的平仄是不容许拗的(即可小拗,但不容许大拗)。

点评

折腰体,堂堂正正的唐朝近体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1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12: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6 09:44
阳关体,折腰体当作律诗的发展吧。——是拗体律诗中两种常用形式,虽失粘但不失对。增加了律诗的平仄声调 ...

折腰体,堂堂正正的唐朝近体诗!

点评

是啊。我从未否认。——只是我不会承认这是正律而已。即除了正律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律诗存在。如失粘不失对的折腰体、阳光体。我们不应以一种格律而否认其他。然无论怎样,其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是对仗的——这也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26 1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5: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16 18:30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12:39
折腰体,堂堂正正的唐朝近体诗!

是啊。我从未否认。——只是我不会承认这是正律而已。即除了正律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律诗存在。如失粘不失对的折腰体。我们不应以一种格律而否认其他。然无论怎样,其中间两联至少第三联是对仗的——这也没有改变。故说只要中间两联至少有第三联对仗的便是律诗。——这也是我最想要说的,无论什么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8 1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