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风轻送

学会欣赏律诗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7: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2 07:34
你不承认可以,但你无权要求他人不承认!

这个说法是对的,三羊只是论理,并非强加于你!

点评

我也承认,半对是有欠缺的。我为何不给半对者以分数呢。 ——只是在与诗意的取舍时,牺牲对仗的工整性,还是值得的意思。在对仗中,我就说过最好要工对,且宽对就已经扣分了,为何,是我不重视对仗吗?!半对现象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7: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7:34
道理一个样,你可以读读元兢的《诗髓脑》。判断律诗的标准,附加条件是对仗。
判断律联的标准,是否也要附 ...

你可以坚持你的,但你无权要求他人非要听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7: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2 07:35
只有你一个人懂好了呗。太服你了。

服与不服,是一回事。
懂与不懂,是一回事。
辩论,你只要不能给三羊指出错误,三羊的目的就达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7:4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昌龄《诗格》里有唐律诗格律,明确中二联要仗。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皇甫冉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点评

《酌贪泉赋诗》(东晋 吴隐之 卒于414年)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思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 符合近体诗的声律标准,能使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7:51
有对仗现象,并无必须对仗的理论! 北山啊,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7:48
是的。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至少第三联要对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7: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7:38
这个说法是对的,三羊只是论理,并非强加于你!

我也承认,半对是有欠缺的。我为何不给半对者以分数呢。 ——只是在与诗意的取舍时,牺牲对仗的工整性,还是值得的意思。在对仗中,我就说过最好要工对,且宽对就已经扣分了,为何,是我不重视对仗吗?!半对现象多出现在前中唐,晚唐后就很少了。——写诗时,对自己严点,但在评诗时,对他人宽点或许好些——重点放在诗意上去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7: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12 07:4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2 07:45
王昌龄《诗格》里有唐律诗格律,明确中二联要仗。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皇甫冉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 ...

是的。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至少第三联要对仗。——我在首帖就指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7: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2 07:45
王昌龄《诗格》里有唐律诗格律,明确中二联要仗。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皇甫冉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 ...

有对仗现象,并无必须对仗的理论!
北山啊,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明白!

点评

他也没规定定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但他叫诗格,唐朝人根据他写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7: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2 07:45
王昌龄《诗格》里有唐律诗格律,明确中二联要仗。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皇甫冉诗曰(五言):“中司龙节贵 ...

《酌贪泉赋诗》(东晋 吴隐之 卒于414年)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思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
符合近体诗的声律标准,能使就是近体诗的起源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7: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2 07:58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7 08:05
诗词理论,当多看几家。不要被一家之言搞矇了。
古风(题戈壁)
(2009年于开化)
环顾绝花影,亦无草木踪。西来云一片,何以抵秋风?
时见两三骨,跳沙响若蛩。古今多少事,淹没此声中。

如以上我写的这首,平仄上没有问题。但因中间两联不对仗,便是古风,不能硬说是七律呢。
平仄是形式而已,中两联是否对仗才是实质。再谢。

依照王力的关点,是有毛病的!

点评

犯了孤平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7: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7:54
依照王力的关点,是有毛病的!

犯了孤平吧。

点评

不光孤平,还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光孤平,还有

点评

你够认真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7: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7: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12 08:01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7:59
不光孤平,还有

你够认真的。我之没有问题是从未犯大拗言的。

点评

认真不是毛病,不认真才是错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8: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不是毛病,不认真才是错误!

点评

要上班去了。有空再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0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8: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8:01
认真不是毛病,不认真才是错误!

要上班去了。有空再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5-12 09:0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钓者 于 2016-5-12 10:29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7:48
有对仗现象,并无必须对仗的理论!
北山啊,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明白!


他也没规定定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但他叫诗格,唐朝人能根据他写律诗,唐宋元明清都是用这种举范诗的方法描述格律。

点评

跟他讲不清的。我们讲律诗,他举绝句言。——不必理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12: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2 09:03
他也没规定定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等,但他叫诗格,唐朝人能根据他写律诗,唐宋元明清都是用这种 ...


跟他讲不清的。我们讲律诗,他举绝句言。——不必理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5-12 15: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6:16
词意相同也可以!
【1】、合咏:荷花
芙蕖叶——风中——起舞;


词意相同便是合掌,不可以。
菡萏,是荷花别称,而芙蕖是莲花。在这里,芙蕖叶对菡萏花,显然是莲叶对荷花。不相同,虽然古代有菡萏,芙蕖同称,那是因古代常常莲荷既分又不分的缘故。但在现代,莲荷区分明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5-12 16: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2 06:24
半对是有欠缺的,宽对都扣分了,何况半对——多扣点分吧。但与以律害意言,扣掉这点分还是值得的。谢谢。 ...

这不是扣多少分的问题,律诗的定义是声律和对仗,对仗不合格便等于没对仗,没对仗便不是律诗,只有符合律诗的体裁要求才可以评分意境文采。就象作文一样,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写成论说文,还评啥分,最多给5分辛苦分,就是一分不给,也是可以的。

点评

对自己该严点。然而对过去已选入律诗的古诗常有这种现象,现在有的写手也有这种半对现象。我之观点,实际上是从相对宽泛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当然,我们自己最好不要这样,至少也要做到宽对。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1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5-12 16: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7:31
对于诗的定义,大概无人说不对仗的不是诗。王力定义律诗必须对仗,纯属作茧自缚,或者叫:给律诗戴上了手铐 ...

不是诗和不是律诗不可以混为一谈。
律诗的定义是声律和对仗,对仗不合格便等于没对仗,没对仗便不是律诗,只有符合律诗的体裁要求才可以评分意境文采。就象作文一样,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写成论说文,还评啥分,最多给5分辛苦分,就是一分不给,也是可以的。

点评

管管曾举李白诗的例子: 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四聯無一對仗,歷代選家都將之歸為七律 牛渚西江夜,靑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 如果我们不承认半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17: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5-12 16: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2 07:10
三羊对你并无不懂对联的恶意!但是,假如你不能正确阐明如下对联的对仗,你既有可能就是不懂对仗了!

开 ...

对联与律诗对仗的要求不同,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6: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5-12 16:00
这不是扣多少分的问题,律诗的定义是声律和对仗,对仗不合格便等于没对仗,没对仗便不是律诗,只有符合律 ...

对自己该严点。然而对过去已选入律诗的古诗常有这种现象,现在有的写手也有这种半对现象。我之观点,实际上是从相对宽泛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当然,我们自己最好不要这样,至少也要做到宽对。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17: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5-12 16:05
不是诗和不是律诗不可以混为一谈。
律诗的定义是声律和对仗,对仗不合格便等于没对仗,没对仗便不是律诗 ...

管管曾举李白诗的例子:
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四聯無一對仗,歷代選家都將之歸為七律
牛渚西江夜,靑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


如果我们不承认半对现象,那就会陷入要么李白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要么写律诗不需对仗的尴尬境地。半对理论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继承罢了。当然,我自己是绝不会写半对律诗的。再谢。

点评

古人在对仗上没有明确的定义,对词和词性的认识较为模糊,故大多在词性没有着准,或者将词组和词混为一谈。且古诗选本大多是个人所编,不具有约束力,仅供读者参考。 现代人作诗,只能按现代规范要求去衡量,不必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22: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主题

47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41
贡献
4934
金钱
6103
发表于 2016-5-12 2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2 17:42
管管曾举李白诗的例子:
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四聯無一對仗,歷代選家都將之歸為七律
牛渚西江夜,靑天 ...

古人在对仗上没有明确的定义,对词和词性的认识较为模糊,故大多在词性没有着准,或者将词组和词混为一谈。且古诗选本大多是个人所编,不具有约束力,仅供读者参考。
现代人作诗,只能按现代规范要求去衡量,不必拿古人说事,以寻找借口。

点评

我自己写诗至少是宽对。然当今写手,也时常有半对的。如去年国诗比赛一等奖蓬莱山人的五律也如此。对此,我们自己该严,但对他人持相对宽泛没有什么不好。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2 22: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2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12 22:37 编辑
罗烈烈 发表于 2016-5-12 22:20
古人在对仗上没有明确的定义,对词和词性的认识较为模糊,故大多在词性没有着准,或者将词组和词混为一谈 ...

我自己写诗至少是宽对。然当今写手,也时常有半对的。如去年国诗比赛一等奖蓬莱山人的五律也如此。对此,我们自己该严,但对他人相对宽泛些没有什么不好。谢谢。
五律·渔村古渡
青山古渡头,白水动飞鸥。
日照扶林翠,风和荡棹浮。
姜夔垂隐处,谁信胜长洲。
夜月千村静,何人再问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1

主题

4199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75
贡献
5531
金钱
10120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5-18 11: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里见过这个文章,作者是贵州一个中学的教师。

点评

是我自己写的,哪来其它作者。笑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8 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8 1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戴河 发表于 2016-5-18 11:37
在哪里见过这个文章,作者是贵州一个中学的教师。

是我自己写的,哪来其它作者。笑话!——当然,也有转我的帖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23: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即然吸取半对理论,就得以半对理论来解释——那些已被选进律诗的但也确实存在的半对现象!不然又如何能自圆其说!无论什么理论,首先要能自圆其说吧。因拗救理论,不能自圆其说,所以不予采纳——但也可以用承认拗律,即除了正律之外,还有拗体律诗存在。什么特拗句,准律句,阳关体、折腰体等等,都可作为拗体律诗来解释吧——他们也都是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26 00: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25 23:27
我即然吸取半对理论,就得以半对理论来解释——那些已被选进律诗的但也确实存在的半对现象!不然又如何能自 ...

特拗句,就是牵涉拗救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0: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26 00:5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26 00:19
特拗句,就是牵涉拗救理论!

所谓特拗,是指此类拗,因用的人多,作特殊句看待——称之特拗,不需拗救(或说已在句中救了)。其实还是拗啊。
至于其它的什么拗救,无非是上句拗,则在下句相应位置再拗一字——反正我是不认同的。救也罢不救也罢,都当作拗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0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26 01:20 编辑

我虽然吸取前人半对理论,然这更多是用于评诗的,即应采取相对宽泛的态度来看待他人的律诗——但之前也提出了应尽量工对只是在以意为胜与对仗工整有矛盾时,才说到“若有好句时,就是半对也是可以的”。其实我自己写的,对仗还是比较工整的。如这首:
五律(冬莲语)
(1990年于华埠)
不恨霜冰冻,
常思昔日容。
淡妆春雨后,
清馥暑风中。
裙曳凌波绿,
颦开映日红。
今虽形色改,
依旧洁心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