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晓风轻送

学会欣赏律诗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9 23: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9 23:23
你错了。 对仗不对仗是律诗与古风的区别。所谓的平仄律只是形式罢了。在所有选入律诗的,其第三联都对仗 ...

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四聯無一對仗,歷代選家都將之歸為五律
牛渚西江夜,靑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

点评

哪里来了个半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9 23:37
此首第三联。属于半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9 2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3: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9 23:31
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四聯無一對仗,歷代選家都將之歸為五律
牛渚西江夜,靑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 ...

此首第三联。属于半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9 23: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9 23:23
你错了。 对仗不对仗是律诗与古风的区别。所谓的平仄律只是形式罢了。在所有选入律诗的,其第三联都对仗 ...

律诗与古风的界限在那里?王力认为以平仄来区分,他在汉语诗律学里说:
     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但若不认清近体诗的主要条件,就把那界限泯没了。这主要条件就是那平仄的严格的规律。譬如古风也常有对仗,但若不依近体诗的平仄,就不能认为排律。

点评

这就是我说诗词理论需看多家,不要被一家之言弄矇了。唐诗黄鹤楼可是律诗呢!按王力平仄律怎么去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9 23: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9 23: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9 23:31
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四聯無一對仗,歷代選家都將之歸為五律
牛渚西江夜,靑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 ...

哪里来了个半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3: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9 23:35
律诗与古风的界限在那里?王力认为以平仄来区分,他在汉语诗律学里说:
     实际上,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 ...

这就是我说诗词理论需看多家,不要被一家之言弄矇了。唐诗黄鹤楼可是律诗呢!按王力平仄律怎么去理解?

点评

黄鹤楼,当然是唐近体七律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9 2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23: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为半对,你可到网上去查吧!

点评

半对不对,等于不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9 23: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9 23: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9 23:40
何为半对,你可到网上去查吧!

半对不对,等于不对!

点评

所谓半对,就是部分对。也有人称之为如流水对之类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0: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9 23: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0 00:0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9 23:38
这就是我说诗词理论需看多家,不要被一家之言弄矇了。唐诗黄鹤楼可是律诗呢!按王力平仄律怎么去理解? ...

崔颢的《黄鹤楼》,当然是唐近体七律啦!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点评

即如此,那以平仄律言,能解释的通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10 00:08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9 23:57
半对不对,等于不对!

所谓半对,就是部分对。也有人称之为如流水对之类的。古人选诗,对于此类对仗,是认同的。在诗选中多的去了。

点评

部分对仗,也是不对仗。所谓的“半对”,称之为“流水对”,更是第一次听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9 23:58
崔颢的《黄鹤楼》,当然是唐近体七律啦!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 ...

即如此,那以平仄律言,能解释的通吗?!

点评

不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6: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6: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0 00:06
所谓半对,就是部分对。也有人称之为如流水对之类的。古人选诗,对于此类对仗,是认同的。在诗选中多的去 ...

部分对仗,也是不对仗。所谓的“半对”,称之为“流水对”,更是第一次听说。

点评

有你这么认真的态度,是完全可以自己去体会的。——多看几家诗词理论,然后形成你自己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6: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0 00:07
即如此,那以平仄律言,能解释的通吗?!

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7: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1 06:36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9 22:33
这你就不懂了。律有正律、傲律之分。难道傲律就不是律吗?古人应试时,那无疑是正律,但我们写作时,并没有一定要你写正律——还是要以意为胜才好吧。再说若以声来辩律,那又如何解释名作《黄鹤楼》也是律诗呢。黄鹤一去不复返,可是一平六仄呢。解释的通吗?!

三羊回复:
12首状元帖,其中5首包含【24同平句】。
以首为计,状元帖的合律比是5/12,其百分率是58%,不足60分即是不及格。
尤其是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那里是【平仄24分明】呢?

1、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 状元殿试帖《奉试明堂火珠》
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
〇去平平入,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去仄平平。
〇去平平入,〇平仄仄平;〇平仄平仄,〇仄仄平平。
【遥知太平代,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1】

2、
唐天宝四年(745)殷寅 状元殿试帖《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〇去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〇上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〇入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〇〇仄,〇仄仄平平。

3、
唐上元二年(761)张濯 状元殿试帖《迎春东郊》
颛顼时初谢,句芒令复陈。飞灰将应节,宾日已知春。
考历明三统,迎祥受万人。衣冠宵执玉,坛墠晓清尘。
肃穆来东道,回环拱北辰。仗前花待发,旂处柳疑新。
云敛黄山际,冰开素浐滨。圣朝多庆赏,希为荐沈沦。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去平平上,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入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〇上平平去,〇平仄仄平;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

4、
唐大历十年(775)丁泽 状元殿试帖《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协帝谟。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入,〇平〇〇平;〇平上〇仄,〇仄上〇平。
〇入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还寻九江去,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2】

5、
唐大历十四年(779)王储 状元殿试帖《花发上林》
东陆和风至,先开上苑花。秾枝藏宿鸟,香蕊拂行车。
散白怜晴日,舒红爱晚霞。桃间留御马,梅处入胡笳。
城郭连增媚,楼台映转华。岂同幽谷草,春至发犹赊。
平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入平平去,平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6、
唐贞元八年(792)贾棱 状元殿试帖《御沟新柳诗》
御苑阳和早,章沟柳色新。托根偏近日,布叶乍迎春。
秀质方含翠,清阴欲庇人。轻云度斜景,多露滴行尘。
袅袅堪离赠,依依独望频。王孙如可赏,攀折在芳辰。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轻云度斜景,平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3】

7、
唐贞元十年(794)陈讽 状元殿试帖《冬日可爱诗》
寒日临清昼,寮天一望时。未销埋径雪,先暖读书帷。
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晋臣曾比德,谢客昔言诗。
散采宁偏照,流音信不追。余辉如可就,回烛幸无私。
〇入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去〇〇上,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〇上〇〇去,〇平〇〇平;〇平〇〇仄,〇仄〇〇平。

8、
唐贞元十二年(796)李程 状元殿试帖《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
【曲台送春目,仄平仄平仄】=================不合24分明【4】

9、
唐贞元十五年(799)孟绅 状元帖《行不由径》
欲速意何成,康庄欲砥平。天衢皆利往,吾道泰方行。
不复由莱径,无由见蒋生。三条遵广达,九轨尚安贞。
紫陌悠悠去,芳尘步步清。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仄入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10、
唐元和五年(810)陈彦博 状元帖《恩赐》:
阿衡随逝水,池馆主他人。天意能酬德,云孙喜庇身。
生前由直道,殁后振芳尘。雨露新恩日,芝兰旧里春。
勋庸留十代,光彩映诸邻。共贺升平日,从兹得谏臣。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

11
唐开成二年(837)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上?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开元太平时,平平仄平平】=================不合24分明【5】
【霞衣统摇曳,平平仄平去】=================不合24分明【6】
【宴罢水殿空,仄仄仄仄平】=================不合24分明【7】

12、
唐会昌三年(843)卢肇 状元帖《风不鸣条》: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仄入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入?平平仄仄平?通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仄入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点评

三羊说的24同平句,平平仄平仄,在近体格律里称特拗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8:20
好!够认真的。二是不分明,说明了啥?——只要是好句,可以不管平仄律!也就是我所说的诗以意胜吧。后人在总结前人诗律时,可以各有自己的观点,但总不能作难于古人吧。以平仄律来论诗,如何看许多唐诗名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7:3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10 11:13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7:20
三羊回复:
12首状元帖,其中5首包含【24同平句】。
以首为计,状元帖的合律比是5/12,其百分率是58%,不 ...

好!够认真的。二四不分明,说明了啥?——只要是好句,可以不管平仄律!也就是我所说的诗以意胜吧。后人在总结前人诗律时,可以各有自己的观点,但总不能作难于古人吧。以平仄律来论诗,如何看许多唐诗名作?

点评

你如此说法,就错了。错误在于声律观念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7: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6:04
部分对仗,也是不对仗。所谓的“半对”,称之为“流水对”,更是第一次听说。 ...

有你这么认真的态度,是完全可以自己去体会的。——多看几家诗词理论,然后形成你自己的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7: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0 07:51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0 07:35
好!够认真的。二是不分明,说明了啥?——只要是好句,可以不管平仄律!也就是我所说的诗以意胜吧。后人 ...

你如此说法,就错了。错误在于声律观念上!
所谓科举的试律,就是测试声律(声律,唐人大概叫文律)。不要说多句或多处,一句或一处不合声律者,也不行!

点评

好吧。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强加于他人哦。不然会让人笑话的!以正律要求自己没错,强加于古人则非!后人总结前人作品,理应抱着相对宽泛的态度吧。然有对于自己都不能其说声律说,又搞了什么拗求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7: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0 07:56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9 22:33
这你就不懂了。律有正律、傲律之分。难道傲律就不是律吗?古人应试时,那无疑是正律,但我们写作时,并没有一定要你写正律——还是要以意为胜才好吧。再说若以声来辩律,那又如何解释名作《黄鹤楼》也是律诗呢。黄鹤一去不复返,可是一平六仄呢。解释的通吗?!
三羊再回一贴:黄鹤一去不复返,
平仄仄平仄仄仄。哪里【一平六仄】呢?

点评

去是平声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8: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7: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10 11:14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7:48
你如此说法,就错了。错误在于声律观念上!

好吧。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强加于他人哦。不然会让人笑话的!以正律要求自己没错,强加于古人则非!后人总结前人作品,理应抱着相对宽泛的态度吧。然有对于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声律说,又搞了什么拗救说....有意义吗?!

点评

好吧。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强加于他人哦。不然会让人笑话的!以正律要求自己没错,强加于古人则非!后人总结前人作品,理应抱着相对宽泛的态度吧。然有对于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声律说,又搞了什么拗求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7:59
三羊无意也无权,强加于他人的意思或想法! 只是探讨而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7: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7: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0 07:54
好吧。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强加于他人哦。不然会让人笑话的!以正律要求自己没错,强加于古 ...

三羊无意也无权,强加于他人的意思或想法!
只是探讨而已!

点评

谢谢。多多探讨,可以加深理解。晚上再聊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7: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0 08:00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0 07:54
好吧。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强加于他人哦。不然会让人笑话的!以正律要求自己没错,强加于古人则非!后人总结前人作品,理应抱着相对宽泛的态度吧。然有对于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声律说,又搞了什么拗求说....有意义吗?!

所谓的拗救理论,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点评

是的。我要上班去了。有空再聊。祝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8: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8: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7:59
所谓的拗救理论,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是的。我要上班去了。有空再聊。祝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8: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7:58
三羊无意也无权,强加于他人的意思或想法!
只是探讨而已!

谢谢。多多探讨,可以加深理解。晚上再聊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8:2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7:20
三羊回复:
12首状元帖,其中5首包含【24同平句】。
以首为计,状元帖的合律比是5/12,其百分率是58%,不 ...

三羊说的24同平句,平平仄平仄,在近体格律里称特拗句。

点评

对于平平仄平仄组合格式,王力美名其曰【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叫做【特拗句】。【特】在什么地方,无非特在【24同平】不交替。对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大纲来说,则是属于【违律】的。王力曾经用【但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8:53
特拗句特殊位置。一般放在第一、三、七句上。在宋人诗中多有。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8: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5-10 08:49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0 08:20
三羊说的24同平句,平平仄平仄,在近体格律里称特拗句。

特拗句一般放在第一、三、七句上。在宋人诗中多有。谢谢。

点评

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9: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8: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7:54
三羊再回一贴:黄鹤一去不复返,
平仄仄平仄仄仄。哪里【一平六仄】呢?

去是平声吗?!

点评

【去】字:【去、上、平】三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9: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8: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16-5-10 08:20
三羊说的24同平句,平平仄平仄,在近体格律里称特拗句。

对于平平仄平仄组合格式,王力美名其曰【特拗句】。平平仄平仄,叫做【特拗句】。【特】在什么地方,无非特在【24同平】不交替。对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声律大纲来说,则是属于【违律】的。王力曾经用【但书】与【法律】来自圆其说。也即:
平平平仄仄,===============是法律。
平平仄平仄,===============是但书。
【但书】,是【法律】的弥补。这个说法,是对的。
【但书】的构成,是在不违背【法律】前提条件之下的。
有悖于【法律】的【但书】,还能承担起弥补法律的重担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9: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5-10 08:48
特拗句一般放在第一、三、七句上。在宋人诗中多有。谢谢。

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摇曳。宴罢水殿空,辇余春草细。
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讵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平平仄平平?仄入仄平去?平平仄仄上?仄上平平去?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去?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去?
平平仄仄上?平入平平去?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去?

点评

谢谢。你这首是押仄声韵的。我所说是常例,是对押平声韵诗言的。再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16-5-10 09: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16-5-10 09:15 编辑

【去】字:【去、上、平】三读。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
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
去,读平。
在【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句子里,最为合适不过!

点评

谢谢。我是按诗韵——平水韵言的,基本符合唐时读音。至于古音如何读,我未去查找资料呢,但你的资料能够自圆其说,甚好。再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9: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9:00
李肱 状元帖《省试霓裳羽衣曲》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凤管递参差,霞衣统 ...

谢谢。你这首是押仄声韵的。我所说是常例,是对押平声韵诗言的。再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0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16-5-10 09:10
【去】字:【去、上、平】三读。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
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 ...

谢谢。我是按诗韵——平水韵言的,基本符合唐时读音。至于古音如何读,我未去查找资料呢,但你的资料能够自圆其说,甚好。再谢。

点评

作诗依据平水韵,纯属无稽之谈。 平水韵的字数太少,用于作诗远远不够用,更别说用于考证了! 本网站有【搜韵】,很好用。 就在本版页面的上端的横条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5-10 0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