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12|回复: 237

几句讲清拗救论

[复制链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16-7-26 00: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9-19 12:37 编辑

附:几句说清拗救论
诗律中,多有讲拗救的。何为拗?如何救?就以五言律句来说吧:
在五言律句中,只有以下四种基本句式及其特定变式,为律句。
①平平仄仄平,特定变式:平平平仄平(可救出句拗)、仄平平仄平(本句拗救,亦可救出句拗)
②平平平仄仄,特定变式:仄平平仄仄;
③仄仄仄平平,特定变式:平仄仄平平;
④仄仄平平仄,特定变式:平仄平平仄。
非以上四种句式的,则统称之为拗句。在五言拗句中,有一种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宋律诗中用得多(常见),故人们称之特拗句。在律诗中,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用的,在平仄的理解上,视同平平平仄仄
所以,五言律诗中,四个基本句为标律句,五个特定变式句为等律句,一个特拗句为准律句。合律的句式只有这十个。
在律诗中,最禁忌的是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及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注:有人统计过,在唐人诗中,犯孤平、三平调者占同类诗句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二)
其它拗句,若犯小拗,则是可救可不救的
犯大拗(特拗除外),则是有救有不救。拗救方法是:若出句在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字,则在对句的相应位置补上一个平字。如出句:中仄仄平仄(A种拗)或中仄中仄仄(B种拗),则对句:中平平仄平。
注:七言律句,则是在五言律句前加两字,其中第一个字可平仄不论,后五字必需严格按五言律句式。知道这点即可,不需再展开讨论。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0: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神者 发表于 2016-7-26 00:30
此处所谓特拗句的使用频度并不亚于正格,此等变格常例实乃基本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何言特拗?又岂可割裂? ...

呵呵。不是已经说明了。用的多(常见),故将此种拗称特拗,又名准律句——自然就当作律句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7-26 07: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④仄仄平平仄,特定变式:平仄平平仄。
-----------------
仄仄仄平仄也不是拗句。

点评

仄仄仄平仄,属小拗句,可救可不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07: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7-26 07: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平尾并非不可,乃是特例。


杜甫——

五律《喜达行在所三首》之三:“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五律《苦竹》:“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

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一:“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五律《佐还山后寄三首》之一:“旧谙疏懒叔,须汝胡相携。”

五律《晨雨》:“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五律《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之一:“草黄骐骥病,沙暖鹡鸰寒。”


白居易——

五言长律《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又《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三:“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

又《酬梦得霜夜对月见怀》:“凄清冬夜景,摇落长年情。”


韩愈——

《感春三首》之一:“青天高寥寥,两蝶飞翻翻。”

长律《题张十八所居》:“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春。蛙欢桥未扫,蝉嚖门长扃。”

五绝《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之二《流水》:“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

《闲游二首》之二:“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


崔立之——

《赋得春风扇微和》:“晨辉正澹荡,披拂长相亲。”


欧阳詹——

五律《送潭州陆户曹之任》:“多年名下人,四姓江南英。”“何言驱车远,去有蒙庄情。”

长律《福州送郑楚材赴京,时监察刘公亮有感激郑意》:“门承若兰族,身蕴如琼文。”“迩来丹霄姿,远逐苍梧云。”“中酣前激昂,四座同氛氲。”“四翔罢南游,鸣唳期西闻。”“从兹一别离,伫致如尧君。”


柳宗元——

五律《旦携谢山人至愚池》:“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长律《首春逢耕者》:“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五律《零陵春望》:“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五律《新植海石榴》:“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五律《红蕉》:“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回晖眺林际,戚戚无遗芳。”

长律《芙蓉亭》:“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刘禹锡——

五律《初夏曲三首》之一:“西园花已尽,新月为谁来。”

五律《观云篇》:“晴来意态行,有若功成归。葱茏含晚景,洁白凝秋晖。夜深度银汉,漠漠仙人衣。”

五律《别友人后得书因以诗赠》:“前时送君去,挥手青门桥。”“春还迟君至,共结芳兰苕。”

五律《翠微寺有感》:“龙颜不可望,玉座生尘埃。”

五律《秋晚题湖城驿池上亭》:“恨为一夕客,愁听晨鸡鸣。”

五律《咏古二首有所寄》:“可怜平阳第,歌舞娇青春。”

五律《棼丝瀑》:“飞流透嵌隙,喷洒如丝棼。”

五律《双溪》:“蘋风有时起,满谷萧韶音。”

五律《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同用家花车斜四韵)》之十五:“从来不堕马,故遣髻鬟斜。”

之十七:“菜园篱落短,遥见桔槔斜。”

五律《酬令狐相公亲仁郭家花下即事见寄》:“一吟相思曲,惆怅江南春。”

五律《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五律《酬喜相遇同州乐天替代》:“今朝停五马,不独为罗敷。”

五律《秋晚病中乐天以诗见问力疾奉酬》:“耳虚多听远,展转晨鸡鸣。”

五绝《寓兴二首》之一:“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

五绝《和游房公旧竹亭闻琴绝句》:“一闻流水曲,重忆餐霞人。”

长律《秋江早发》:“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因思市朝人,方听晨鸡鸣。”

长律《早夏郡中书事》:“将吏俨成列,簿书纷来萦。”“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张籍——

五律《冬夕》:“寒蛩独罢织,湘雁犹能鸣。”

五绝《禅师》:“定中无弟子,人到为焚香。”


卢仝——

五绝《酬徐公以新文见招》:“昨夜霜月明,果有清音生。”


元稹——

五律《表夏十首》之四`:“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

五律《初寒夜寄卢子蒙》:“闻君亦同病,终夜还相悲。”

《江陵三梦》之三五律:“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

五律《送林复梦赴韦令辟》:“几回曾啖炙,千里无衔珠。”

五律《生春二十首》之一:“晚来低漠漠,浑欲泥幽丛。”

之二:“屋上些些薄,池心旋旋融。”

之十一:“鹊巢移旧岁,载羽旋高风。”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徐渭集》(2008年第四次印刷)中的五言律诗“三平尾”例句:

《卷六·五言律诗》:

《送冯叔系之南都访旧》:

江国柳虽尽,将及梅花新。

《送张君会试》:

明年此时节,意气何扬扬?

《无弦诗》:

祖来不立字,理完于无言。

《为陶工部赠道者》:

到家人尚在,入洞云来迎。

《将游五泄,宿吴系山庄……》

忽逢山下老,邀上峨眉层。

《卷十·五言绝句》:

《竹染绿色》:

我亦狂涂竹,翻飞水墨梢。

不能将石绿,细写鹦哥毛。


李白——

五绝《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五律《代美人愁镜二首》之一:“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五律《题许宣平庵壁》:“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

五律《春日游罗敷潭》:“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特殊五律,全诗皆用“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五律《宴郑参卿山池》:“尔恐碧草晚,我畏朱颜移。”“歌声送落日,舞影回清池。”

五律《登新平楼》:“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五律《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乱流若电转,举棹扬珠辉。”

五律《岘山怀古》:“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五绝《紫藤花》:“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五律《题江夏修静寺》:“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


点评

有人统计过,在唐诗中,仄仄仄平平句式,变式为仄仄仄平平的,只占千分之二,你说吧,要不要避免啊。你之所例,就当例外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07: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7-26 07:52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7-26 07:30
④仄仄平平仄,特定变式:平仄平平仄。
-----------------
仄仄仄平仄也不是拗句。

仄仄仄平仄,属小拗句,可救可不救。但一句中,只有一个平字,毕竟不美。

点评

也不是小拗句,更谈不上如何“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07: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10-2 03:31 编辑
言哉 发表于 2016-7-26 07:37
三平尾并非不可,乃是特例。

有人统计过,在唐人律诗中,仄仄仄平平句式,变式为仄仄平平平的,不到千分之二,你说吧,要不要避免啊。你之所例,就当例外吧。三仄调属小拗句,可救可不救。
又凡诗中,多用拗句者,就当拗律看吧。——非正律也。
拗律诗,不需论平仄的。

点评

作为有规律的律,没有正与不正的分法,只有这一种律和那一种律。通常所用的最平稳的律,只是各种律中的之一。所谓拗律是基于其中一种,而后有变化,不能把别种律算作它的拗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2: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7-26 09: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7-26 07:45
仄仄仄平仄,属小拗句,可救可不救。但一句中,只有一个平字,毕竟不美。 ...

也不是小拗句,更谈不上如何“救”。

点评

哎,金老可是连小拗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啊。在五言律句中,若第三字平仄有违的,便为小拗。如仄平平仄平者,因第一字该平用仄至犯孤平了,故将第三字改仄为平,称之为本句拗救。又如为救上句中仄中仄仄者,对句用了中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7-26 11:21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7-26 09:21
也不是小拗句,更谈不上如何“救”。

哎,金老可是连小拗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啊。在五言律句中,若第三字平仄有违的,便为小拗。如仄平平仄平者,因第一字该平用仄至犯孤平了,故将第三字改仄为平,称之为本句拗救。又如为救上句大拗中仄中仄仄者,对句用了中平平仄平,则称对句第三字仄改平者为对句拗救。什么是小拗,老金还是从这里去理解吧!
又:在五言律句中,二四两字处,平仄有违的称大拗。

再告诉老金一下,仄仄仄平仄者,在五言律句中,称A种拗(小拗)。在唐人诗中,虽可以平平仄仄平对之,但还是多以中平平仄平相救的。只是在宋诗中,不再强调相救了。

点评

你说仄仄仄平仄如何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7-26 1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7-26 11:08
哎,金老可是连小拗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啊。在五言律句中,若第三字平仄有违的,便为小拗。如仄平平仄平者, ...

你说仄仄仄平仄如何救?

点评

对句用中平平仄平相救。从宋诗中,不再强调相救,仍可用平平仄仄平。故说,可救可不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1: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7-26 11:12
你说仄仄仄平仄如何救?

对句用中平平仄平相救。从宋诗中,不再强调相救,仍可用平平仄仄平。故说:对小拗言,可救可不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7-26 11: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忆客遇逢处,人间逐胜游。------本句未须救,对句也未救。仄仄仄平仄是正常律句,勿须什么拗救。

点评

哎。老金,小拗句,除孤平需本句自救外,其它小拗句是可救可不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1: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7-26 11:29
忆客遇逢处,人间逐胜游。------本句未须救,对句也未救。仄仄仄平仄是正常律句,勿须什么拗救。 ...

哎。老金,小拗句,除孤平需本句自救外,其它小拗句是可救可不救的。真有你的,这个都搞不清。

点评

拗救说本身就是很荒谬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2: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16-7-26 1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7-26 11:43
哎。老金,小拗句,除孤平需本句自救外,其它小拗句是可救可不救的。真有你的,这个都搞不清。
...

拗救说本身就是很荒谬的!

点评

说实在的,那些喜欢讲拗救的。何为拗?如何救?恐怕还没有我懂呢!而我却是反对拗救说的。为何?!拗救说,本是后人强求古人东东。古人写诗,并没有说自己写的就是正律,而拗体律诗也还是律诗啊。何需来救!后人看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4:25
是的。 我虽知道如何拗救,但其实还是反对拗救说的。一首诗中,小拗本无关救与不救.。而大拗句救说,是后人为了将拗体律诗硬往正律上解释造成的。其实一首诗中,偶有一句大拗,还可以视为正律。若有多句大拗,则只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4: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7-26 12: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7-26 07:49
有人统计过,在唐人律诗中,仄仄仄平平句式,变式为仄仄平平平的,只占千分之二,你说吧,要不要避免啊。 ...

作为有规律的律,没有正与不正的分法,只有这一种律和那一种律。通常所用的最平稳的律,只是各种律中的之一。所谓拗律是基于其中一种,而后有变化,不能把别种律算作它的拗律。

点评

又,后人所谓的律诗,是指近体律诗,即正律。正律,其句式必须是不犯孤平、三连平及大拗等,即粘对要合律的,才能称为正律。有别于此体的,则称拗律,又称古律。 又若失粘不失对者,称为折腰体,是正体律诗的变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4:39
在律诗中,除小拗句和特拗句(又称准律句)外,偶有一句大拗的,还能视为正律的。但有多句大拗的,应作拗格律诗看了。所谓拗格(又称别格),是针对于正律言的。毫无疑问,正律诗是不能有多句大拗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4: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4: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7-26 12:18
作为有规律的律,没有正与不正的分法,只有这一种律和那一种律。通常所用的最平稳的律,只是各种律中的之 ...

在律诗中,除小拗句和特拗句(又称准律句)外,偶有一句大拗的,还能视为正律的。但有多句大拗的,应作拗格律诗看了。所谓拗格(又称别格),是针对于正律言的。毫无疑问,正律诗是不能有多句大拗句的。

点评

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0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4: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7-26 14:4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7-26 12:06
拗救说本身就是很荒谬的!

是的。 我虽知道如何拗救,但其实还是反对拗救说的。一首诗中,小拗本无关救与不救.。而大拗句救说,是后人为了将拗体律诗硬往正律上解释造成的。其实一首诗中,偶有一句大拗,还可以视为正律。若有多句大拗,则只能按拗体律诗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4: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7-26 14:45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7-26 12:06
拗救说本身就是很荒谬的!

说实在的,那些喜欢讲拗救的。何为拗?如何救?恐怕还没有我懂呢!而我却是反对拗救说的。为何?!拗救说,本是后人强求古人的东东。古人写诗,并没有说自己写的就是正律,而拗体律诗也还是律诗啊。何需来救!后人看到唐人写的一首诗,感觉好,又不合正律,故想出了这个拗救说来,以将这首好诗纳入正律诗中。呵呵,好诗干吗非得是正律!黄鹤楼诗不是正律,不还是好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4: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风轻送 于 2016-7-26 14:47 编辑
言哉 发表于 2016-7-26 12:18
作为有规律的律,没有正与不正的分法,只有这一种律和那一种律。通常所用的最平稳的律,只是各种律中的之 ...

又,后人所谓的律诗,是指近体律诗,即正律。正律,其句式必须是不犯孤平、三连平及大拗等,即粘对要合律的,才能称为正律。有别于此体的,则称拗律,又称古律。
又若失粘不失对者,如折腰体,是正体律诗的变格。

点评

如果只玩一种律,很容易把玩的当作正,而别的当作不正。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声歌曲和军歌之间没有正与不正之分。  发表于 2016-7-26 17:27
律就是诗句中的音乐,音乐有多种多样,不同的乐器单奏或组合。所以律不能追求单调的,各种各样的都应该试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7: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7-26 17: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7-26 17:27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7-26 14:39
又,后人所谓的律诗,是指近体律诗,即正律。正律,其句式必须是不犯孤平、三连平及大拗等,即粘对要合律 ...

律就是诗句中的音乐,音乐有多种多样,不同的乐器单奏或组合。所以律不能追求单调的,各种各样的都应该试试。如果只玩一种律,很容易把玩的当作正,而别的当作不正。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声歌曲和军歌之间没有正与不正之分。

点评

金圣叹《评唐才子诗》说:承问唐律诗之律,此法律之律,非音律之律也,自唐以前初无此称,特是唐人既欲以诗取士,因而创为一体,二起,二承,二转,二合,勒定八句,名为律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8:03
是啊。在坚持正律的同时,也不应否定别格律诗的存在。因拗句没有规定的句式编排,故将此类律诗,统称为拗律,它们也还是属于律诗的,只是不合律句的平仄规律罢了。问好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7: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7: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7-26 17:20
律就是诗句中的音乐,音乐有多种多样,不同的乐器单奏或组合。所以律不能追求单调的,各种各样的都应该试 ...

是啊。在坚持正律的同时,也不应否定别格律诗的存在。因拗句没有规定的句式编排,故将此类律诗,统称为拗律,它们也还是属于律诗的,只是不合律句的平仄规律罢了。问好你。

点评

问好http://www1.hkscxh.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default/72.gif  发表于 2016-7-26 17: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7: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7-26 17:27
是啊。在坚持正律的同时,也不应否定别格律诗的存在。因拗句没有规定的句式编排,故将此类律诗,统称为拗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740

帖子

951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016
贡献
2251
金钱
3495
发表于 2016-7-26 18:0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7-26 17:20
律就是诗句中的音乐,音乐有多种多样,不同的乐器单奏或组合。所以律不能追求单调的,各种各样的都应该试 ...

金圣叹《评唐才子诗》说:承问唐律诗之律,此法律之律,非音律之律也,自唐以前初无此称,特是唐人既欲以诗取士,因而创为一体,二起,二承,二转,二合,勒定八句,名为律诗。

点评

诗词是艺术,不是法律,应从四声引起的节奏性去考虑。起承转合也不是法律,不用此法的很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8:43
谢谢。写诗还是要以意为胜,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过于被格律所拘。在正律外,别体的也不错。当然,了解下这些最基本的格律知识,没有坏处。再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8: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8: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7-26 18:03
金圣叹《评唐才子诗》说:承问唐律诗之律,此法律之律,非音律之律也,自唐以前初无此称,特是唐人既欲以 ...

谢谢。写诗还是要以意为胜,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过于被格律所拘。在正律外,别体的也不错。当然,了解下这些最基本的格律知识,没有坏处。再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166

帖子

40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213
金钱
1402
发表于 2016-7-26 18: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言哉 于 2016-7-26 18:56 编辑
图书府吏 发表于 2016-7-26 18:03
金圣叹《评唐才子诗》说:承问唐律诗之律,此法律之律,非音律之律也,自唐以前初无此称,特是唐人既欲以 ...

诗词是艺术,不是法律,应从四声引起的节奏性去考虑。起承转合也不是法律,不用此法的很多。崔灏的黄鹤楼历代都称律诗,法律何在?

点评

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呗,不要以律害意!黄鹤楼诗,虽说拗律,不也很好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6 1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19: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哉 发表于 2016-7-26 18:43
诗词是艺术,不是法律,应从四声引起的节奏性去考虑。起承转合也不是法律,不用此法的很多。崔灏的黄鹤楼 ...

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呗,不要以律害意!黄鹤楼诗,虽说拗律,不也很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7 00: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7 00:31 编辑

附:几句说清拗救论
诗律中,多有讲拗救的。何为拗?如何救?就以五言律句来说吧:
在五言律句中,只有以下四种基本句式及其特定变式,为律句。
①平平仄仄平,特定变式:仄平平仄平;(本句拗救)
②平平平仄仄,特定变式:仄平平仄仄;
③仄仄仄平平,特定变式:平仄仄平平;
④仄仄平平仄,特定变式:平仄平平仄。
非以上四种句式的,则统称之为拗句。在五言拗句中,有一种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宋律诗中常见,故人们称之特拗句。在律诗中,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的
所以,五言律诗中,合律的句式只有以上的五种。
在律诗中,最禁忌的是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及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注:有人统计过,在唐人诗中,犯孤平、三平调者占同类句式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二)
其它拗句,若犯小拗,则是可救可不救的
犯大拗(特拗除外),则需对句拗救。即出句在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字,则在对句的相应位置补上一个平字。如出句:中仄中仄仄,则对句:中平平仄平。
注:七言律句,则是在五言律句前加两字,其中第一个字可平仄不论,后五字必需严格按五言律句式。知道这点即可,不需再展开讨论。
======================================
唐朝试律诗的【大拗不救】
《亚父碎玉斗》何儒亮 【省试帖】==================【大拗不救】
嬴女昔解网,楚王有遗躅。破关既定秦,碎首闻献玉。
贞姿应刃散,清响因风续。匪徇切泥功,将明怀璧辱。
莫量汉祖德,空受项君勖。事去见前心,千秋渭水绿。

平去仄仄上?仄平仄平入?仄平仄仄平?仄上平仄入?
平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入?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入?
仄平仄仄仄?平去仄平入?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入。

【嬴女昔解网,楚王有遗躅。平去仄仄上,仄平仄平入】


《帖经日试宫池产瑞莲》王贞白 【省试帖】==================【大拗不救】
雨露【去】及万物【入】,嘉祥有瑞莲。香飘鸡树近,荣占凤池先。
驿日【入】临双丽【去】,恩波照并妍。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雨露及万物,嘉祥有瑞莲。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唐·郑  谷(851年—910)
《试春涨曲江池》========【试帖诗】========【大拗不救】

王泽尚通津,恩波此日新。深疑一夜雨,宛似五湖春。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翠低孤屿柳,香失半汀苹。
凤辇寻佳境,龙舟命近臣。桂花如入手,愿作从游人。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仄入,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上平平去,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泛滟翘振鹭,澄清跃紫鳞。仄上平仄去?平平仄仄平】



徐州试反舌无声(唐·张籍)=====【试帖诗】==================【大拗不救】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林幽仍共宿,时过即无声。
竹外天空晓,溪头雨自晴。居人宜寂寞,深院益凄清。
入雾暗相失,当风闲易惊。来年上林苑,知尔最先鸣。

仄入平仄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平平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去仄平入?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夏木多好鸟,偏知反舌名。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7 01: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7-26 14:11
在律诗中,除小拗句和特拗句(又称准律句)外,偶有一句大拗的,还能视为正律的。但有多句大拗的,应作拗 ...

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07: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7 01:00
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啊!

呵呵。这可是诗词曲格律纲要中的观点。我不过在此引用罢了。所以才说还能(即勉强了些),毕竟是不完美的呢。

点评

诗词曲格律纲要,谁的大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07: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72

帖子

12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
贡献
393
金钱
415
发表于 2016-8-7 07: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07:08
呵呵。这可是诗词曲格律纲要中的观点。我不过在此引用罢了。所以才说还能(即勉强了些),毕竟是不完美的 ...

诗词曲格律纲要,谁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9348

帖子

3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00
贡献
10187
金钱
11640

中坚诗友勋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6-8-7 0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山人 发表于 2016-8-7 01:00
只是你自己的认为啊!

呵呵。这不与我说的“只偶然有一句拗句,还能算正律”的话颇相合的吗?!前人的理论,该吸收的还是要吸收的。你举例中,有两句以上大拗的吗?若只有一句,那就按我说的:若只偶然有一句大拗的,还是能算正律的。从你举例的诗中有一句大拗还是为正格,以及黄鹤楼诗有两句大拗则为拗格这点去体会吧。

点评

呵呵。这不与我说的“只偶然有一句拗句,还能算正律”的话颇相合的吗?!前人的理论,该吸收的还是要吸收的。你举例中,有两句以上大拗的吗?若只有一句,那就按我说的:若只偶然有一句大拗的,还是能算正律的。从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7 07: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14: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